2026年6月份(上海)国际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展 展会核心定位与行业价值
作为亚太地区覆盖食品加工与包装全产业链的展会,2026年展会将延续“数智智造,工业向新”主题,聚焦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三大转型方向。其核心在:
技术引领性:整合全球前沿技术,如AI驱动的柔性生产线、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应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等,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范本。
产业链协同性:覆盖从原料处理、加工制造到终端包装的全环节,促进上下游企业深度对接(如发酵设备与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联动)。
国际资源汇聚:吸引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际展团及AZO、安立等全球参展,搭建跨境技术合作与贸易平台。
2026年展会亮点预测(基于行业趋势与历史数据)
数智化解决方案升级
AI+包装生产:预计将展示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质检系统、自适应包装线(可根据订单量动态调整产能),以及数字孪生技术在包装产线优化中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普及:协作机器人(Cobot)在包装码垛、分拣环节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降低人力成本30%以上。
绿色包装技术突破
单一材质包装:针对循环经济需求,展出可回收率超90%的单一基材软包装(如全PE结构饮料袋),替代传统复合材料。
生物基材料创新:推出以玉米淀粉、藻类提取物为原料的可降解薄膜,耐温性提升至120℃,满足热灌装食品包装需求。
个性化定制能力强化
小批量柔性生产:通过模块化包装设备(如可快速换型的灌装机、贴标机),支持企业承接“小单快反”订单,缩短交货周期至7天内。
3D打印包装应用:展示定制化礼盒、异形瓶的3D打印技术,降低打样成本50%以上。
发酵产业技术深化
智能发酵系统:集成物联网传感器的全自动发酵罐,可实时监测pH值、溶氧量等参数,提升发酵效率20%。
副产物高值化:展出利用发酵残渣生产膳食纤维、有机肥的技术,推动产业闭环。
参展建议与行动指南
目标企业类型
食品/饮料企业:重点考察智能化包装线(如无菌灌装、高速贴标)、绿色包装材料,以降低综合成本。
包装设备制造商:关注工业机器人、AI视觉检测等上游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品牌方:探索3D打印包装、智能防伪标签等创新形式,增强品牌差异化。
高效观展策略
提前预约:通过联系工作人妖锁定目标展商(如安立、川崎机器人),预约现场技术演示。
聚焦专区:优先参观“发酵技术专区”“绿色包装材料馆”等核心展区,获取行业前沿动态。
参与活动:参加“AI+包装创新研讨会”“包装设计大赛颁奖礼”,拓展人脉与资源。
风险规避提示
技术适配性:避免盲目追求高端设备,需结合自身产能规模、预算评估投资回报率。
合规性审查:对生物基材料、可降解包装的认证标准(如OK Compost、DIN CERTCO)进行核实,确保符合目标市场法规。
行业趋势支撑数据
市场规模:2024年全球食品包装机械市场规模达420亿美元,预计2026年CAGR(复合增长率)为5.8%,智能化设备占比超60%。
政策驱动:中国“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包装需求,2025年可降解材料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技术渗透率:工业机器人在包装环节的应用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35%,AI质检系统覆盖率达28%。
总结
2026年上海国际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展将成为企业技术升级、绿色转型的关键平台。参展者需以“数智化+绿色化”为核心,结合自身需求对接资源,同时关注发酵技术、个性化定制等细分领域创新,以抢占市场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