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无全球统一的防紫外线纺织品的检测标准,国内外主要测试标准包括欧盟标准(EN 13758-1:2001)、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AS/NZS 4399:1996)、美国AATCC标准(AATCC 183—2010)和中国国家标准(GB/T 18830—2009)等。
这些标准主要是通过稳定的UV光源产生波长为290nm ~400nm的紫外线射线,通过单色器照射试样,收集总的光谱投射射线,测定出总的光谱投射比,并计算试样的紫外线透射率和防护系数UPF值。
各国制定的标准仅规定了光源、积分球和滤片的要求,对于光线的传递无具体要求。
市面上存在各种品牌和型号的分光光度计用于测试紫外线,这就造成了国内各检测机构之间采用的仪器有差异,而不同测试仪器测试的结果可能不同。
本文简要分析了不同测试仪器对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
纺织品的防紫外线实际效果两者之间纤维材料、织物紧密度、薄厚、透孔率、色泽深浅等有十分大的关联。
要生产出真实的具有抗紫外线功能的纺织品就必须进行检测,并进行品质把控。
想要买到真的防晒衣,首先一定要到正规的店里购买正规的产品,其次是要看衣服的标签,看是否由明确的防晒指数说明。
生产商也一定要让自己的防晒衣符合规范。
更多功能性纺织品的知识,恒祥检测也会在后续带来。
我国目前没有防晒衣的统一产品标准,但是如果声称是防紫外线纺织品的话,则必须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GB/T 18830-2009《纺织品 防紫外性能的评定》进行防紫外性能的测试与评价,只有当产品的UPF>40(紫外线防护指数),同时UVA<5%(透射率)时,才可以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欧美国家的相关标准也与我国基本一致,如:AS/NZS 4399 《日光防护服 评定和分级》;AATCC 183 《纺织品透过或阻碍紫外线的性能测试》;ASTM 6603 《紫外线防护纺织品标签指南》;EN 13758.1 《纺织品日光紫外线防护性能 第1部分:成衣织物的测试方法》;EN 13758.2 《纺织品日光紫外线防护性能 第2部分:成衣的分级和标志》等。
所以不论是购买国还是进口“防晒衣”产品,都要关注其UPF(紫外线防护指数)和UVA(透射率)两项否同时达标。
影响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因素
纤维原料种类、纱线表面形态及结构、织物组织结构、面料织造紧密度、面料颜色、紫外线屏蔽剂的种类、添加量、加入方式等等。
衣物颜色只是影响自外向防护性能的一个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从测试结果来看,纺织品颜色越深,紫外线防护指数UPF越高。
经测试,多数适当厚度的针织T恤衫紫外线防护指数UPF>40,UVA透射率<5%,达到了“防紫外线纺织品”的要求。
而有些质地轻薄透明的所谓“防晒衣”测试的紫外线防护指数UPF<40 ,UVA透射率>5%,完全达不到“防紫外线纺织品”的要求。
从上述测试结果来看,厚度较厚、颜色较深的纺织品更容易达到“防紫外线纺织品”的标准,比如阿拉伯人和我国游牧民族的传统长袍就有很好的防晒防紫外功能,但是由于此类织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升温效应远高于单薄的浅色织物,所以号称轻薄浅色同时具备防紫外线功能的“防晒衣”成为了当下的流行趋势。
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原理是通过防紫外线功能整理,减少紫外线的透射,将紫外线反射或吸收掉,目前主要方法是在纤维内部掺入吸收紫外线的整理剂或者在后整理阶段加入防紫外线整理剂,如纳米二氧化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