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门子晋城PLC模块总代理
没有任何故障信息显示,启动后会时转时停。仔细观察,没有发现任何异样,静态测量也没发现问题。上电后,敲击变频器的壳体,发现运行信号会随着敲击有变化。
用户程序存储器根据所选用的存储器单元类型的不同(可以是RAM、EPROM或EEPROM存储器),其内容可以由用户修改或增删。用户数据存储器可以用来存放(记忆)用户程序中所使用器件的ON/OFF状态和数据等。
用户存储器的大小关系到用户程序容量的大小,是反映PLC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便于读出、检查和修改,用户程序一般存于CMOS静态RAM中,即随机存储器,主要存储工作数据,掉电数据丢失,供电断经常和备用电池和超级电容连接,以实现掉电数据保持。
保证掉电时不会丢失信息。为了防止干扰对RAM中程序的破坏,当用户程序经过运行正常,不需要改变,可将其固化在只读存储器EPROM中。现在有许多PLC直接采用EEPROM作为用户存储器。工作数据是PLC运行过程中经常变化、经常存取的一些数据。
存放在RAM中,以适应随机存取的要求。在PLC的工作数据存储器中,设有存放输入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逻辑器件的存储区,这些器件的状态都是由用户程序的初始设置和运行情况而确定的。根据需要,部分数据在掉电时用后备电池维持其现有的状态,这部分在掉电时可保存数据的存储区域称为保持数据区
WINCC的变量记录中,有压缩归档的功能,可以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对已采集的数据进行一定的数值计算,如平均值、求和值、大值、小值。在某些需要应用场合使用压缩归档比较方便。
例如:
1、通过每个小时进行一次数值压缩,即可实现简单的整点报表。
2、如《WINCC完美报表专用版例程》中描述的,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报表,如月报表和年报表,使用每日的压缩归档,可以相当大程度地提高查询速度。
压缩归档的时间间隔,好使用自定义的定时器,这样可以在调试阶段通过手动设置到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功能测试,而测试完成后交工时,则设置到正常的日或者时。
压缩归档的处理方法,有四种不同的属性设置,应正确选择。属性设置如图所示:
一直以来,被这四种方法搞得很糊涂。每次看完帮助以后,很快就遗忘。近总算清晰地梳理了。压缩归档属性设置这里面一共有3个词汇:计算、复制和删除。
1、计算
不必再言,一定要计算,计算才能得到压缩归档的结果。每个选项里面都有计算。
2、复制
复制是指压缩数据库对待原始数据的态度,是复制过来还是不复制过来。
如果选择复制,则会在压缩数据库中生成两套数据,就是原始数据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会有一次统计数据行。这一点,在求和统计时特别明显。或许可以用于某种形式的简单报表的数据加统计功能,但前提是,数据的排列时间需要**可提取,还有,统计数据这一行的时间标签如何能加上统计符号的标记?恐怕只有客户不在乎的情况下才可以。
3、删除
删除是指存放源数据的原数据库,对待原始数据的态度。如果选择了删除,那么在每次进行计算统计之后,系统将删除原数据库中的数据。
如果选择删除,那么曲线趋势图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趋势图只能选择用压缩归档来做曲线了。
现在看,恐怕极少的项目会接受。
数据删除,速度可能提高一些?数据存储量无疑是可以大大减少了。但我们现在的硬盘,一般的项目会在乎吗?
弄明白了三个术语的含义,压缩归档处理方法里面的4个选择项分别啥含义,就很明白了。我们一般做项目,没有特殊考虑,还是大部分要选择简单的“计算”即可
一般来说,工业现场的环境都比较恶劣。为了确保plc控制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在安装PLC控制系统时,要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和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进行。
PLC控制系统安装时要根据设计布局和系统硬件配置图,严格按照产品的安装规范进行安装。在安装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PLC应远离强干扰源,如大功率晶闸管装置、变频器、高频焊机和大型动力设备等。
2) PLC不能与高压电器安装在同一个开关柜内;在柜内PLC应远离动力线,二者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m。
3)与PLC装在同一个开关柜内的电感性元件(如继电器、接触器的线圈),应并联RC消弧电路。
4)插拔模块时不得用手或工具直接触摸电子线路板,严禁用容易产生静电的刷子或化纤等清洗各类模块和设备。操作者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如佩戴防静电手套或手链等。
5)要对模块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小杂物进入模块内。保管好体积小的配件和材料,并保持安装环境的整洁卫生。
PLC是专门为工业环境设计的控制装置,在生产制造PLC时,从设计到元器件选择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PLC的CPU和I/O等硬件模块都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可以直接在工业环境中使用。如果环境过于恶劣、电磁干扰过于强烈或安装使用不当,都可能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在实际使用PLC时,要尽可能从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使用维护等方面提高PLC的可靠性。
1.适宜工作环境的选择
PLC可以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但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提高系统可靠性、保障系统稳定性、增强控制精度和延长使用寿命等都是有益的。
(1)温度
不合适的温度会导致PLC精度下降、故障率上升、使用寿命缩短。例如,使用S7 -200 PLC时要保证工作的环境温度在0-55℃,适合的温度应在18℃以下。不能把发热量大的元件放在PLC下面,PLC四周通风散热的空间应足够大。
(2)湿度
如果PLC的工作环境过于潮湿会导致其内部线路短路或元器件击穿。潮湿的环境还会降低PLC的绝缘性能,导致静电集结,从而损坏器件。解决的方法包括使用空调控制室、采用密封机柜和防潮剂等。为了保证PLC良好的绝缘性能,空气的相对湿度一般应小于85%。
(3)振动和冲击
振动和冲击会导致PLC内部继电器等器件错误运行,还会导致PLC控制系统机械结构的松动。可以将PLC控制系统远离强烈的振动源,还可以使用减振橡胶来减轻柜内和柜外产生的振动。
(4)周围空气
如果周围空气中有较浓的粉尘、烟雾、腐蚀性气体或可燃性气体,会导致电路短路、电路板腐蚀、器件损坏、线路接触不良、系统火灾或爆炸等。解决的方法是将PLC封闭,或者把PLC安装在密闭性较好的控制室内,并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2.完善的抗干扰设计
PLC是可以用在工业现场的计算机,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实际应用场合仍易受到各种干扰信号的影响。在PLC控制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一些抗干扰的措施,以保证系统能工作在更稳定、更可靠的状态。
(1)对空间电磁场的抗干扰措施
若PLC系统置于由电力网络、无线电广播、高频感应设备等产生的空间电磁场内,就会受到空间电磁场的干扰。一般可以通过设置屏蔽电缆、PLC局部屏蔽及高压泄放元件进行保护。
(2)对供电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对于PLC的供电系统,电磁干扰产生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交直流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开关操作浪涌、大型电力设备起停、电网短路暂态冲击等,都会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一般可以串接滤波电路或使用浪涌吸收器进行保护,还可使用带屏蔽的隔离变压器、不间断ups电源或开关电源。
(3)对I/O信号的抗干扰措施
PLC的各类信号传输线也易受到空间电磁场的干扰。由信号线引入的干扰会导致I/O信号工作异常,严重时将引起元器件损伤。对于隔离性能差的系统,还将导致信号间互相干扰,造成逻辑数据变化、误动和死机。要抵抗这种干扰,用户可使用抗干扰性能强的I/O模块,或者对信号屏蔽接地,或者对感性输入增加保护措施。
3.安全的软件设计
PLC的可靠性不仅与硬件有关,和软件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用户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在软件设计时,要采用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要充分考虑控制上和操作上可能出现的因果关系和转换条件。在对程序进行测试时,要完善测试数据参数,减少程序漏洞,大可能地保证应用程序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