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3年来,全球供应链急剧变化,无数中国制造企业拓展了中国制造产业链护城河的深度和广度。但当“全球订单井喷”逐渐消停,在欧美通胀、消费疲软、供需再调节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出海正在面临新的结构性行情。有风险、有失败,也有转型、新生。
疾风已起,大浪汹涌,在出海的航船上,寻找确定性的“锚”,是当前出海企业各自的求索方向。
潮起潮落,“出海”还在风口上吗?
2021年底,在经历了此前一年多的订单暴涨、排期满档后,海外需求已有所回落。彼时,安吉卡贝隆董事长李伟元曾向记者感慨:“市场是很残酷的,安吉(所在)的转椅产业正式进入洗牌期,活着的都是英雄,今年的冬天才是行业冷冬,不仅寒冷而且漫长。”
“熬冬迎春”。原本,李伟元预判2022年国际关系会缓和,下半年将迎来订单回暖。但现实却是,俄乌战争、全球通胀等令全球经济并未如预期中向好。浙江省椅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安吉椅业规上企业主营收入同比下降13.3%,利税同比下降10.1%;对安吉椅业而言,行业的冬天可能会更漫长。
宁波厨聚厨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叶晓丹摄
经济发展往往处在周期循环之中,转椅产业经历了高增长后,进入回落。另一方面,跨境B2C企业可能面临更为复杂的竞争。
国内一家海外仓企业高管向记者反馈说,由于前期美国零售商凭借较低的海运、物流和仓储成本,做了较多的库存储备。但在通胀和消费疲软形势下,不少美国零售商开始在线下低价清库存,“价格比线上亚马逊低多了”。
“整体而言,今年跨境电商B2C很难做,这是很明显的趋势。”7月底,阿里巴巴国际站行业和商家业务部负责人秦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相对于跨境B2C,跨境B2B能提供更具性价比和价格优势的产品,反而是有机会的。他认为,跨境B2B属于见单生产,更多还是基于采购商要求做周期性订单,和跨境B2C企业相比,商家的经营风险是完全不同的,现金流也会更健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