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追评:其实这种接老底砸开以后非常地明显,跟夹心饼干一样是有一个夹层的。原本的老底磨完以后,套在一个新的碗壁上重新挂釉,烧出来就是这种状态,所以它的手头会更沉,釉光会更亮,但是其它方面几乎都很难发现,尤其是仿制在单色釉上面,单色釉本身它的信息就少,所以绝大多数这种接老底的作品都是单色釉的仿品。
华豫之门报名程序全国海选地址
2023-12-12 03:20 浏览:18次
范海洋点评:我们这位藏友带来是一个蓝釉碗。蓝釉是以钴土矿为呈色剂,里边含有一定量的锰和铁,所以它有时候颜色是不一样的。在陶瓷史上早出现蓝釉应该是在唐代的唐三彩,当时这种蓝釉属于低温蓝釉,颜色虽然说是蓝但是没有厚重感。元代就出现了高温的蓝釉,而且蓝釉留白的梅瓶当时作为官窑。明代早期宣德时期出现了一种蓝釉,这种蓝釉我们称为“宝石蓝”,就像看到的蓝宝石一样蓝得非常地浓艳而且带有宝光,经常有些人拿宣德时期的瓷片做成戒面。清代康熙时期出现了洒蓝釉,也叫“雪花蓝”,这种蓝釉中会有一些白的斑点,给人感觉更活跃一些。实际上这种蓝颜色它还是祭天的颜色釉。朱杰点评:这只碗确实非常地漂亮,底下是一个席纹款,这个要是雍正的本朝款,在您那个3万的基础上后面就得加一个零了。您这只碗是一个撇口碗的造型,里外施的都是这种霁蓝釉,那么这个碗的釉色烧得不是很匀,里面的颜色深,碗壁的颜色略浅。它的施釉比较厚,后面还有这种类似橘皮的棕眼。底下是个圈足,足墙还比较深,修足也比较规矩。底下这个款是一个席纹款,一般在清代雍正时期民窑比较常见。那么您带来这只碗到底是不是一件真品呢?我的个人鉴定意见是这是一件现代仿清代雍正时期霁蓝釉的大碗。首先它釉光的光感还是过亮了,就像咱们刚烧出来这种瓷器玻璃质感过强,看着非常地不舒服。再有这只碗手头过重,一般雍正时期的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都不会有这么重的手头。您可能也找别人看过这只碗,但是每个人对一件瓷器新老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这只碗应该属于一个半老的瓷器,其实它的底圈足是老的,但是碗壁碗身是后接上去的,所以它是一个后接老底的瓷器。我一般过手的这种单色釉,不管是民窑还是官窑都不会有这么重的手头。接底一般会把一个老的底足磨得很小,同时再烧一个这种碗的造型把它接在一起,它是有两层底,所以就显得格外沉了。雍正、乾隆时期的灯草口是用浆白釉故意施上去的,像白玉一样把碗口紧紧地锁住,所以非常地清晰,但是您这只碗的灯草口是模模糊糊的。底款的青花有一些晕散,只有在永宣时期明代的空白期(青花)才会出现晕散状态,到了(清)三代尤其是雍正时期,它的胎釉结合非常好,不会出现晕散,这种晕散绝大多数都是出现在复窑以后把青花烧飞的状态。陈艳军点评:这只碗看起来的确很美、很漂亮,它的器形非常地敦实厚重,看底很开门,如果对的话肯定是雍正时期一件民窑质量非常高的一只蓝釉大碗。因为它的品质还是不能和官窑去相比,它成交价格基本上也就是在小几千到小几万之间。嘉德四季的64期拍了一只乾隆的,尺寸应该比您这只稍微略大一点,(约)26厘米,它的成交价才9200元。
朱杰追评:其实这种接老底砸开以后非常地明显,跟夹心饼干一样是有一个夹层的。原本的老底磨完以后,套在一个新的碗壁上重新挂釉,烧出来就是这种状态,所以它的手头会更沉,釉光会更亮,但是其它方面几乎都很难发现,尤其是仿制在单色釉上面,单色釉本身它的信息就少,所以绝大多数这种接老底的作品都是单色釉的仿品。
朱杰追评:其实这种接老底砸开以后非常地明显,跟夹心饼干一样是有一个夹层的。原本的老底磨完以后,套在一个新的碗壁上重新挂釉,烧出来就是这种状态,所以它的手头会更沉,釉光会更亮,但是其它方面几乎都很难发现,尤其是仿制在单色釉上面,单色釉本身它的信息就少,所以绝大多数这种接老底的作品都是单色釉的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