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的概念
体温在 28 ℃ – 35 ℃ 称为亚低温。(江基尧. 朱诚. 国外亚低温与脑外伤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 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1993,20:4) 低温疗法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临床深低温治疗的应用和研究由来已久,低温在心外科和神经外科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但体温低于28℃时,常诱发心律失常、凝血机制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从80年代起,深低温已很少应用,80年代末,研究发现脑温下降2~3℃(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近几年,国外率先开始使用亚低温(30-35℃)治疗脑缺血、脑缺氧和脑出血病人,取得了令人嘱目的研究成果,1996年Metz对一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冰毯机体表降温,结果10例中有7例恢复伤前的正常状态,认为低温(32.5-35℃)可降低颅内压;同年Reith对39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脑卒中后及时降低体温有助于减少病死率。
“冷”知识
正常人体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体热的产生和散热系统的调节来维持机体的体表温度。由于各种疾病的原因而使体温升高称为发热。超过39°C则为高热,高热对人体有一定的损伤,尤其是超高热,必须得尽快把过高的体温降下来,否则容易造成恶劣后果。因此,选择有效的降温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降温护理是很重要的。其中采用非药物手段降温的方法一般称为物理降温,也就是根据物理原理(散热的物理学机制)来降温。物理降温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简单而安全、适用范围广,是较好的降温方法之一。
产品介绍:
物理降温仪是采用全自动半导体控温技术与全自动循环制冷系统,以电脑控温,外接冰毯冰帽设计,将患者的体温选择性或者全身降至亚低温状态(或正常状态),降温过程全自动化控制,患者的体温能够快速、Jinzhun的达到设定温度。与冰敷等传统方式相比,可大大降低冻伤、感染等治疗风险,并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产品采用环保电子治疗技术,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完善的安全报警系统,保障了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工作原理
采用半导体降温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型治疗仪器,可实现智能化低温冷敷,以降温毯、降温帽与患者为身体接触(非直接接触)、利用温差控制体温,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进行亚低温治疗。
产品组成:
亚低温治疗仪又称降温毯,冰毯冰帽,控温毯等,一般由主机和外设附件两部分组成,主机部分包括制冷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和水循环控制系统。外设附件包括水毯,连接管,体温传感器。
产品特点
1、航天级半导体控温技术,极速启动,智能控温,缩短准备时间
2、液晶显示屏,清晰美观,便于操作
3、采用进口快接装置,插拔迅速,带自锁防止液体外流
4、冰帽内空间大,便于患者翻身及护理
5、冰毯采用独特的蜂窝状设计,水循环更流通
6、冰毯毯面柔软,可任意折叠、卷曲,清洗消毒更方便;并配有同规格毯罩,舒适美观易拆洗
应用科室:神经内外科、ICU、传染科、内科、外科、儿科等。
适应范围
临床适用科室: 神经外科—-zui早使用降温毯的科室。用的zui多的患者是头外伤,还有某些颅脑手术后的患者或中枢高热患者; ICU——各种发热患者或心脏复苏后的患者; 神经内科——脑出血、脑梗塞患者; 急诊科——各种发热患者、中暑患者; 麻醉科——术中需要控温的患者,如低温麻醉; 胸心外科——多用于体外循环后的复温; 呼吸内科——内科系统所有发热待查的患者都由呼吸内科管理; 血液科——发热的患者较多,通常使用激素,降温毯的物理降温是更好的方法; 儿科——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抑制性神经元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兴奋性神经元。因此,儿童发热常出现高热或高热惊厥,降温毯在儿科是必备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