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红酸枝,也称红檀,蝶形花科铁木豆属,学名是红铁木豆。
红铁木豆,大乔木,高达30米,直径60厘米。
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和非洲地区。
在国内常用于冒充大红酸枝和小叶紫檀制作古典家具,也有用于现代实木**家具和**装饰。
树木是大自然对全人类的馈赠,从宏观视角看,树木是地球的毛发,从微观视角来看,树木是生命的庇护所。
中国人对良木有着深厚的感情,宏伟的木制建筑、古老的木质家具以及精致的木工艺品,无不传承着深刻的中国文化。
大家对依靠树木、利用木材、使用家具都感到习以为常,但如何判断其来源、属种、真假及品质,往往缺乏有效的手段。
我们拥有木材检测实验室和的技术人才,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木材树种进行鉴定。
可鉴定范围:各类进口、国产木材树种,红木及红木家具,木质珠串等。
木材鉴定样品的要求:样品大小好大于10.0(长)×10.0(宽)×3.0(厚) cm。
如果鉴定贵重木材、工艺品或古董家具等,只能提供小块的样品,这时大小好大于2.0(长)×2.0(宽)×2.0(厚) cm。
样品要求完整,不应破碎,否则不能使用。
木材鉴定所需时间取决于木材样品的树种、材质以及提供的样品信息。
一般需要在收到样品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
检测标准:
GB/T14019-1992木材防腐
GB/T1503-1994木材干燥
GB/T15787—1995原木检验
GB/T155—1995原木缺陷
GB/T4823—1995锯材缺陷
GB/T17662-1999原木检验符号
GB/T18107-2000红木
GN/T5039-1999杉原条
GB/T4815-1984杉原条材积表
LY/T1502-1999马尾松原条
LY/T1509-1999阔叶树原条
LY/T1079-1992小原条
LY/T1293-1999原条材积表
GB142-1995接用原木、坑木
4812—1995特级原木GB/T
GB/T15779—1995旋切单板用原木
GB/T15106—1995刨切单板用原木
GB/T144—1995原木检验
GB/T4814—84原木材积表
GB/T11716—89小径原木
GB11717-1989造纸用原木
LY/T1294-1999直接用原木、电杆
LY/T1369-1999次加工原木
LY/T1369-1999脚手杆
LY/T1506-1999短原木
LY/T1507-1999松木杆
LY/T1508-1999杂木杆
LY/T1002-1991车立柱
LY/T1157-1994檩材
LY/T1158-1994椽材
GB/T153—1995针叶树锯材
GB/T4817—1995阔叶树锯材
LY/T1296-1999载重汽车锯材
GB/T4822-1999锯材检验
GB449-1984锯材材积表
GB154-1984枕木
LY/T1652-1999毛边锯材
GB6491-1986锯材干燥质量
LY/T1513-1999乐器锯材、钢琴用材
LY/T1184-1995橡胶木锯材
LY/1512-1999普通卫生筷子
鉴联检测有良好的内部机制,优良的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激励机制,由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人才组成,拥有完善的技术研发力量、专 业的实验设备和成熟的售后服务团队。
在检验检测领域有着丰富经验,拥有许多种检测手段,覆盖金属材料、有机分析,无机分析,仪器分析等检测手段。
熟悉现行的GB/ISO/JIS/STMA/EN/DIN/BS/GOST等国内外**的技术标准,掌握着新的检测方法。
并与多家检测认证机构保持长期紧密合作关系,由鉴联检测出具的检测报告得到众多国际机构认可,我们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检测问题的解决方案。
木材检验请资询本公司李工
行业资讯:
我国第一支海洋物探大队——地质部渤海综合物探大队成立于1960年春,初期的工作任务是在渤海湾一带开展石油地质综合普查。
30年来,海上石油物探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已取得很大的发展,在北起渤海、南至南海的广大海域进行了不同比例尺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发现了一批海上油气田。
海洋物探技术在经历一段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后,通过近十年**设备的引进应用,已基本达到当代世界**水平,能适应海上油气勘查的需要。
尽管海洋石油物探工作起步稍晚,可以借鉴陆上的许多有效技术方法,然而由于其工作环境与陆地不同。
因而也有着自身的某些技术特点。
一般来说,海洋物探是在仪器载体处于运动状态下在海上进行数据采集工作的,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仪器装备和**的定位方法。
与陆上石油物探工作相比,它的技术发展特点也主要表现在上述两个方面。
一、地震勘探
工作初期使用的是苏联制造的光点地震仪和渤海综合物探大队自己动手用酒石酸钾钠晶体制成压电传感器后再组装成的检波器组,用它作成海洋地震电缆,悬浮于水面以下了7~8米的深度,接收用TNT炸药激发产生的反射波。
进行地震简单连续观测。
70年代初,开始使用国产的模拟地震仪以及地震共反射点多次叠加技术,并逐步使用国内研制的**震源和漂浮电缆。
在70年代末期,已全部用上进口的数字地震仪,电缆的接收道数和组合**的容量也有了进一步的增加,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叠加次数,大大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勘探深度。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用于海上,于1987年在东海平湖构造八角亭高点进行了勘探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此外,80年代前期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质研究所合作,联合调查南海的深部地质结构,在我国海域首次应用地震扩展排列和广角共深点技术。
二、重力勘探
在60年代初是将陆地使用的重力仪和操作人员置于密封的重力钟内,下沉至海底进行点测:在水深不超过5米的浅水海区和潮间带。
则将人和重力仪置于钢制三角架上进行观测。
至70年代初期,改用陆地重力仪和工业电视摄像头组成的国产海底重力仪,将其沉放海底,通过联接电缆在船上操作,并用工业电视显示记录。
这时重力仪的*大深放深度可达70多米。
从7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船舷重力仪在海上进行连续重力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