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指标:
1、Chemical/化学分析:
pH值、水分、氟化物、有机质、腐殖质、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铵氮、碱解氮、全磷、
水解性总酸度、氰化物、碳酸钙、碳酸盐、水溶性盐分、速效磷、阴离子交换量等。
2、Other metals 其它金属元素:
铝(Al)、钡(Ba)、钴(Co)、锰(Mn)、钼(Mo)、钍(Th)、铀(U)、矾(V)、铋(Bi)、钙(Ca)、铁(Fe)、锂(Li)、镁(Mg)、
钾(K)、硅(Si)、钠(Na)、锶(Sr)、锡(Sn)、钛(Ti)、硼(B)等。
3、PP metals 优先控制重金属:
锑(Sb)、砷(As)、铍(Be)、镉(Cd)、铬(Cr)、铜(Cu)、铅(Pb)、镍(Ni)、硒(Se)、银(Ag)、铊(Tl)、锌(Zn)、汞(Hg)等
4、Organic/有机物分析:
总石油类烃、总石油类烃、总石油类烃、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苯酚类、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低浓度)、苯并(a)芘、邻苯二甲酸酯、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有机磷农药、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等。
二、土壤污染分类
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三、土壤污染原理
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因其类型和性质的不同而主要有固定、挥发、降解、流散和淋溶等不同去向。重金属离子,主要是能使土壤无机和有机胶体发生稳定吸附的离子,包括与氧化物专性吸附和与胡敏素紧密结合的离子,以及土壤溶液化学平衡中产生的难溶性金属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将大部分被固定在土壤中而难以排除;一些化学反应能缓和其毒害作用,但仍是对土壤环境的潜在威胁。化学农药的归宿,主要是通过气态挥发、化学降解、光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而最终从土壤中消失,其挥发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溶解度和蒸气压,以及土壤的温度、湿度和结构状况。例如,大部分除草剂均能发生光化学降解,一部分农药(有机磷等)能在土壤中产生化学降解;使用的农药多为有机化合物,故也可产生生物降解。即土壤微生物在以农药中的碳素作能源的就已破坏了农药的化学结构,导致脱烃、脱卤、水解和芳环烃基化等化学反应的发生而使农药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农药都可随地面径流或土壤侵蚀而部分流失,引起污染物的扩散;作物收获物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也会向外环境转移,即通过食物链进入家畜和人体等。施入土壤中过剩的氮肥,在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分别形成NO、 N2和NH4、NO2。前两者易于淋溶而污染地下水,后两者易于挥发而造成氮素损失并污染大气。
四、土壤污染特点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如日本的“痛痛病”经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1]
1.累积性
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2.不可逆转性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譬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3.难治理
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
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鉴于土壤污染难于治理,而土壤污染问题的产生又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土壤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
4.高辐射
大量的辐射污染了土地,使被污染的土地含有了一种毒质。这种毒质会使植物生长不了,停止生长!
焚烧树叶:树叶里含有一种有毒物质,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散发出来的。但一遇火,就会蒸发毒物。人一呼吸,就会中毒。
相关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 25-1999
《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0-2007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项目检验方法:
1.pH: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 1121.2-2006
2.氟化物:土壤质量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22104-2008
3.干物质: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HJ 613-2011
4.全氮:土壤全氮的测定(半微量开氏法)NY/T 53-1987
5.水分: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HJ 613-2011
6.水溶性盐总量: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NY/T 1121.16-2006
7.有机质: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1121.6-2006
8.总磷:土壤总磷的测定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HJ 632-2011
9.全钾:土壤全钾测定法NY/T 87-1988
10.镉: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11.镍: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1997
12.铅: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13.铜: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1997
14.锌: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1997
15.总铬:土壤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2009
16总汞: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GB/T 22105.1-2008
17.总砷: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GB/T 22105.1-2008
18.六六六: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550-2003
19滴滴涕: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55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