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的酒局
历史上有很多酒局,细细分析,会发现,喝酒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永和九年。王羲之在一个春和日丽的天气带领一帮年轻人去野外游玩。大家来到一条小河边,玩个游戏吧,叫曲觞流水。就是把装酒的瓢放在河水里,飘到谁面前,谁作诗一首,做不出来就罚酒。那次盛会大家做了很多诗,也喝了很多酒。王羲之比他们年纪大,德高望重,喝得也多。有人提议,这次盛典,我们写了这么多佳作,应该把他们汇编起来,集结出版。众人齐声说好。诗集不能没有序言,请一个人写篇序吧。
自古以来,写序的人一定要是前辈高人。大家一致推荐王羲之。王羲之也不推辞,在半醒半醉的状态下,挥毫写下一篇序文,这篇序文总共324个字,就是后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回到家之后,王羲之拿出那篇序言左看右看,因为当时他是在半醉的状态下写的,所以上面有很多的涂改,王羲之心想,再誊一遍吧,不能有涂涂画画的。但是,左写右写,他怎么看都没有原稿写的好,原来的字体既恣意汪洋,潇洒俊秀,又含蓄内敛,张弛有度。在清醒状态的作品,就是没有喝醉酒状态下的写得好。
王羲之舍不得把原稿扔掉,就交给家人保管,作为传家宝。直到今天,兰亭序的真迹据说已经被唐太宗带入了他的坟墓作为陪葬。而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兰亭序,只是后人的临摹作品。
这是一场酒局,而且是在“文喝”的状态下带来的历史璀璨时刻。
其他中国历史上的酒局,耳熟能详的,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还有李太白醉酒之后,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写下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说起李白,这个人估计是中国所有文人当中嗜酒的,杜甫诗说李白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自己也狂傲无比,酒是他生命中重要的灵光火石: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估计受到李白的影响,中国后世的很多文人喜欢表现出自己热爱喝酒。
从王羲之到李白,对他们来说,酒具有某种张力,把自己的灵魂撑开,撑大,让灵魂在醉了之后变得无比的放松,自信,在凡人与神仙之间摇晃,文思泉涌,灵光乍现。
但是,与古人相比,今天的人们喝酒,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在喝醉之后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才华,不谈写字作诗,就算跟别人谈事情还是开展工作,喝醉了肯定比清醒的时候做得差。对很多大众来说,喝多了酒估计只剩下狼狈,反反复复的絮絮叨叨,妄自称大之外,再无其他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