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HOTELEX上海展,
夺目盛放!
2024年3月27-30日,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第三十二届上海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即将盛大开启。我们始终秉承传统与创新并行的理念,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凝聚行业智慧,为全球餐饮行业专业人士提供高质量的交流平台。
2023年5月29日-6月1日,第三十一届上海国际酒店及餐饮博览会在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为酒店及餐饮企业搭建起了一个连接海内外市场的桥梁。
此次展会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作为“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三大名片性活动之一——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全馆规模,展示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吸引超3,000家展商,从厨房设备、食品与食材、桌面用品、咖啡与茶、饮品综合、烘焙与冰淇淋到包装与设计等12板块供应端企业全展示。
同时吸引了245,202位来自119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专业观众。
线上投放曝光 212,813,159 次,线上点击量 次 合作媒体 116 家,合作媒体累计报道 275 次,阅读总量 112,605。
行业资讯
自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把乡村振兴放在一件战略性大事的高度,全国各地也如火如荼的推进了大量的乡村振兴项目。那么乡村振兴对乡村生态的保护,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放眼长期的可持续性,这三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又如何做到平衡与兼顾,我就此为题抛砖引玉探讨一下。
01
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和当前问题
1、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
首先,从乡村振兴的根本性目标来看,在最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中进行了系统性的工作部署。我对此进行一些归纳:
1)对农业生产的目标:粮农产品稳产保供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抓好粮食生产、扩种大豆油料、发展现代农业、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粮食和农产品调控、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
2)对农民收入的目标:巩固脱贫成果和农民增收致富
包括: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完善帮扶政策、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等;
3)对乡村产业的目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包括: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种业振兴、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农业绿色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等;
4)对乡村建设的目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包括: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等;
5)对乡村治理保障的目标:健全乡村治理和强化政策保障
包括: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等。
由此可见,乡村振兴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简单的目标,而是对乡村的各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提升。
2、乡村振兴需改进的部分现状
但从乡村振兴在各地的具体执行来看,不少地方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政府工程来干,比如大量以修路造桥为主的基建工程,或是以乡村改造为主的建筑工程。这种做法看似结果易“显”,只需要简单砸钱,就能出成果。
显然这种粗放的乡村振兴对基建是由工程队来干的,而不是当地农民;乡村民宿要达到服务品质的要求,也多由受过良好培训的从业者来经营,对当地农民的用工需求也很少。
甚至还有一些打着做乡村振兴旗号的企业,以EPCO模式,实际上是赚设计费、做工程、卖小房地产的套路。由于初心不正,前期已获得丰厚利润,对后期运营效果极不负责任,造成一地鸡毛,大量政府投资被浪费,形成很多不良资产。对当地乡村产业无任何助益,农民收入和就业也毫无提升。这种情况需要各地政府警惕!
所以把乡村振兴重要、多维、复杂的工作简单的“工程化”,投入了很多钱,花了不少力气,看似形象美了,但是否真的达到国家对乡村振兴的各方面要求呢?显然欠缺是不少的。
可以说于农业无益、于生态无益、于增收无益、于产业无益、于效益无益、于治理无益,形成了大量低效益、甚至无效益的固定资产。
3、乡村振兴的我方观点
要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我认为要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进行。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建设方面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发展方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系统工程,要从全局角度去治理。
乡村产业振兴的三个体系: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从顶层架构的高度,推动产业振兴,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与文旅等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发展、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02
乡村振兴的生态保障
在乡村振兴中首先要保障的是生态文明建设。
***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就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为标志的新发展理念成为新时期主要指导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更严格、更系统化的国土空间管理。
新时期国土空间管理主要特点:
一个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全覆盖国土空间管理体系
目标明确:2020、2025、2035三个阶段的实施目标
措施有力: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
三条红线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到2020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三条控制线划定和落地,协调解决矛盾冲突,纳入全国统一、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一张底图,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实行严格管控。到2035年,通过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严守三条控制线,引导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
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管控是***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基本体现。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调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从规划环节就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问题,必须走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03
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不是造“工程”,而是建“产业”。全国各地乡村情况各有不同,对于乡村的产业提升肯定是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的,在此我阐述一下自己较熟悉的农文旅融合的方向。
在乡村振兴中,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对部分地区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甚至可能是效果最为显著的拉动作用。但在项目推进中特别要讲求从经济的角度科学分析,并不是每个村都适合做旅游,必须要结合村落区位、当地市场、自身条件、周边环境、基础配套、区域竞品等多方面因素来选定。
1、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发展闭环
乡村振兴农文旅项目的体系化发展,建议从以下6个环节循序渐进。
1)商业逻辑为先,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确保乡村振兴项目的可持续性。
2)打造业态,以系统性、关联性的业态布局进行全面提升,形成集聚效应、营造度假氛围、提升整体格调。
3)打造文化,使文旅充分融合,形成有特色、有活力、可体验、可传播,充满吸引力的乡村文化。
4)打造品牌IP,发展乡村特产品文创,强化产品渠道和营销,让特产品真正实现品牌化,实现品牌价值。
5)打造产业,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市场情况和农特产品特点,多产联动,标准化、产品化、产业化,形成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农民就业和收入的稳步提升。
6)完善配套,切合实际需求配套基础建设,完善生态建设,塑造美丽乡村,营造消费场景。
2、乡村振兴在农文旅方向的打造
1)渠道、供应链、场景实现消费赋能
结合市场定位、选品分析、产品设计、标准化提升、品牌打造和全面推广等整个农特产品塑造流程,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从线上线下建立各个层级的销售渠道,打通和优化整个供应链,并在乡村、枢纽节点、城市等地布局消费体验场景。
2)文化、旅游、商业实现融合闭环
挖掘在地文化,包括自然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把文化与旅游业态结合,与农特产品打造结合。旅游业态方面,除传统的观光外,重点应放在户外游憩、社交、运动、康养、研学等细分需求形成的度假产品上。由民俗文化与旅游业态结合,在于打造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体验,形成特色和吸引力,提升过夜率。农特产品打造方面,让文创产品更具地域气息和文化特质,与现代设计感结合,更易被市场接受,提高产品溢价和品牌调性。同时农旅商的结合,也让乡村振兴项目有了更多的特色体验和二次消费场景。
3)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多元化带动效应
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不仅带动乡村风貌的提升,有机利用乡村的景观、房屋、土地、农特产品等资源,特别是闲置资源,更要通过与村民、村集体合作的模式建立一个有机共生的体系,对村民进行现代服务技能的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提供就业岗位,并在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经营给予利益分配,实现乡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04
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大多数乡村振兴是政府投资导向的,主要靠的是政府大量的持续投入,未来要提高其内生性、经济性,通过产业化的全面提升与农旅商业态的联动,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的科技化、多元化、生态化。
2、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农业发展的多产联动,包括提升农业科学和装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完善流通渠道,与农文旅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进而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农业品牌和**产品,提高农业及周边产业的附加值。
3、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技术人才、服务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和就业。
4、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在国资投入带领下,更多社会资本和人才加入到乡村振兴大产业中,实现投资生态、产业生态、人力生态、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