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业如何规**务风险
不成功退全款
众多成功案例供查看 申与城企业服务 上海代理记账协会会员单位
2021年稽查的重点方向在哪里?
2021年,是中国税改元年。“减税降负”是这一年的大主题,各种优惠政策让企业应接不暇:个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均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
2021年,也是国地税合并后的一年。在经过了短暂的磨合适应之后,税收征管工作都将进入新的时代,稽查力度只增不减:地方稽查局的稽查收入比例已从2018年的1.5%提高到2.5%,各地撤销了县级税务稽查局,并设立了729个跨区稽查局,稽查局的独立性更强。未来稽查不定向抽查的比例也会增加,这意味着,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都有被抽查的可能性。
1、长期零申报的企业
案例:某公司成立三年多,一直没有开展业务,税务上一直零申报。某天,税务局让携带账本进行查账,公司财务一头雾水。税局答复说,“双随机”抽查到了!
税总发〔2016〕73号文《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将“长期纳税申报异常的“的情形列入了随机抽查对象异常名录。
所以,对于成立后一直零申报的企业属于长期纳税申报异常的,极有可能被税务机关“双随机”抽查到!
2、进销不一致的企业
案例:北京某贸易公司因涉嫌虚开,进销项数据严惩不符,被税务局盯上。导致银行账务资金往来全部被查。终查出虚开发票超过千万,直接移交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早就明文要求:
“销售方开具增值税发票时,发票内容应按照实际销售情况如实开具,不得根据购买方要求填开与实际交易不符的内容。销售方开具发票时,通过销售平台系统与增值税发票税控系统后台对接,导入相关信息开票的,系统导入的开票数据内容应与实际交易相符,如不相符应及时修改完善销售平台系统”。
3、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
改革开放40周年,税收优惠的力度也可以说是40年之,各种优惠政策也让企业欢喜不已。但是,越是形式上放管服,企业隐含的稽查风险就越大!国家减税力度越大,税务稽查压力越大!
对于那些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一直都是税务机关专门稽查的重点。毕竟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想钻空子的人自然就会很多。
4、增值税抵扣特别是农产品抵扣
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开,一直是增值税虚开发票中的重点领域,而随着酒店业的营改增,各类酒店由于允许自行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这样一来,形成了新的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开领域。
尤其是各类酒店企业,由于可能对增值税了解不够深入,对虚开的刑罚认识不够,有可能走上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违法之路。
那么,企业如何规**务风险呢?
1、发生退换货,原开具发票一定要作废
现在很多企业收到退货或者换货要求后,为免麻烦,只要金额能对上,原来的发票就不管了,这样的做法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换货后如果还是将就用原来开的发票,分两种情况:如果换的货物一样而且在同一个报税周期里,那就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不在一个周期里,到时候被查出与发票商品类型不一致,这也是大大的潜在风险啊。因此鱼爪网小编提醒大家对于退换货的发票一定要谨慎对待,发生退换货时,原开具发票一定要作废处理。
2、不要超限量领用发票
目前税局系统对发票增量2次以上、超限量25份以上的纳税人都会进行预警,显示发票领用异常。预警后,税局会先限制你继续超限量领用发票,但如果你公司的业务确实很好,税局定的发票数量不够用,那么你可以去带相关资料和证明去税局申请修改每月的发票领用上限,这样以后发票就够用了,而不是总是去申请超限量领用发票,这样就能避免这部分的税务风险。
3、避免海关专用缴款书抵扣异常
海关专用缴款书抵扣异常包括比对结果不符、缺联、重号、滞留等。出现这些情况后,都是需要在一定期限内修订错误信息或者由税局进行核查的。要是情况复杂,在规定期限没搞定,那你这部分进项税额将不能抵扣。因此大家对于海关转同缴款书一定要查看清楚,这也是企业税务中所存在的风险,只要大家谨慎对待,就可以避免。
4、避免过分低于行业税负率
税局会根据当地每个行业里面的各个企业每年的增值税缴纳税负率,计算出这个行业的平均税负率。一般来说,该行业的企业都会在这个平均值附近,不会差的太多,一旦差的太多,金税三期系统就会预警。所以如果你是因为逃税漏税而差的太多那肯定是逃不过的,可如果你是因为其他原因好是提前向税局报备,说明缘由就好,这样就可以避免其风险。
5、避免取得失控发票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老板走逃了,或者严重逾期未报税,那么它公司的发票,包括开具出去和还没有开具的全都会被定为“失控发票”。法规规定,只要是取得失控发票的企业一律先做进项税转出,不予以抵扣。
6、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要谨慎行事
现在金税三期已经搭建了企业和人员特征信息双比对预警模块,重点比对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的各种信息。一旦法定代表人或财务负责人出现涉税异常信息,系统就会预警。由于有些交情比较好的企业可能在业务交易时没有按照正常交易走,没有开具发票,但如果被查出来会严重影响到日后企业的业务。因此企业法人或财务负责人在平时的签字、盖章、合作等事宜中都要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