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定向透药是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人体经络学、物理学、生物药物动力学、现代电子科学,并在对传统的中医内病外治法传承的基础之上,而进一步的发展、创新所形成的一种中医特色综合绿色疗法。
肩部、颈部疼痛:肩井穴+阿是穴(痛点)
肩井穴: 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前直对乳中。
主治病症:
1. 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
2. 瘰疬;
3. 乳痈,乳汁不下;
4. 难产,胞衣不下
胳膊痛、手臂肿痛、上肢不遂:手三里+阿是穴(痛点)
手三里: 手三里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针灸甲乙经》。此腧穴在前臂背面桡侧,手肘弯曲90度前三指,按压痛点;有疏经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主治病症:
1. 偏瘫,
2.手臂麻痛,肘挛不伸,
3.上肢不遂
4.腹痛齿痛,失喑,颊肿,瘰疬,眼目诸疾,舌痛等。
腰部疼痛:命门穴+阿是穴(痛点)
命门穴: 命门,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称属累。位于脐中对应背部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病症:
1.虚损腰痛
2.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
3.月经不调,胎屡坠,盗汗,汗不出
4.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坐骨神经痛:环跳穴+阿是穴(痛点)
环跳穴: 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它是治疗腰腿疾病重要的穴位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
2.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脑血管病后遗症
3.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
膝关节痛、下肢不遂等:足三里+阿是穴(痛点)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拇指环绕膝盖中指下垂按点,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
2.膝痛,下肢痿痹
小儿腹泻 便秘 消化不良等疾病:神阙穴(脐中)左右开三寸
神阙穴: 神阙,经穴名。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属任脉。位于在脐中部,脐中央。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主治病症:
1.泄痢,
2.绕脐腹痛
3.肠炎,痢疾,
4.产后尿潴留
小儿咳嗽 肺炎等上呼吸道疾病:肺穴俞
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2指, 属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主治病症:
1.肺经及呼吸道疾病,
2.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
上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痛、胃酸、胃胀、胃痉挛等):中脘穴 +神阙或阿是穴(痛点)
中脘穴: 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于胸骨下端连线脐中中点处。
主治病症:
1.上消化系统疾病
2.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
3.一般胃病、食欲不振、
下消化道疾病(腹泻、结肠炎、便秘、消化不良、腹痛、大便不规则、不安全性肠梗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包块等等):神阙穴+阿是穴(痛点)
神阙穴+阿是穴(痛点): 神阙,经穴名。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属任脉。位于在脐中部,脐中央。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主治病症:
1.下消化道疾病
2.腹泻,结肠炎,便秘,消化不良
3.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包块
4.大便不规则,不安全性肠梗阻
妇科疾病(痛经,盆腔炎、宫颈炎、附件炎、输卵管炎症等):关元穴+气海穴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中医认为关元穴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气海穴:
气海穴;又名脖胦,是任脉穴位,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疾病。
临床运用:
临床上多用于痛经,盆腔炎,宫颈炎,附件炎,输卵管炎症,乳腺炎,产后康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