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须弥座在我国中国古建中普遍存在,只要有石雕观音像和石雕佛像的同时就会有石雕须弥座。须弥座的样式不仅应用于观音石像、十八罗汉石像,四大天王石像和各种石佛的底座,还应用于某些石材建筑装饰的底座,例如石雕影壁底座, 石雕 狮子、石雕麒麟、 石雕 貔貅的底座,石雕龙柱的底座等等。须弥座为什么在佛教寺庙中的应用这么广呢?
“须弥座”即“佛座”,又名“金刚座”“莲花座”“须弥台”, 为安置佛像的台座。“须弥”一词 源于印度,为古印度佛经音译而来。在印度佛经中,须弥山解释为高大的雪山,喜马拉雅山为高的雪山,故须弥山即喜马拉雅山,印度佛教徒称之为圣山,他们认为,有强大佛法的事物都应该被供奉于高的山峰之上,以此作为安置佛像的底座,其实就是对佛的尊敬,也是对佛神圣伟大形象的 凸显。
至于“金刚座”的叫法是来源于佛像的姿势——全跌坐坐姿,这种坐姿的佛像非常适合摆放在须弥座上,这种坐姿称为金刚坐,久而久之,人们亦称坐姿为金刚坐的佛像的底座为金刚座。而“莲花座”就是以莲花的样式来雕刻的石雕莲花底座,根据佛教中的记载,是因为释迦牟尼和观世音菩萨都颇爱莲花。
石雕须弥座和石雕莲花座在外观造型设计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先从须弥座的设计看,须弥座的形态在我国有着不同阶段的演变过程,我国早期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直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线。唐朝时,用石制须弥座作承托的不仅是佛像、塔幢、坛台、神龛,甚至有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至此,石制须弥座已从佛像专用底座发展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如大门石雕神兽底座,庭院石材照墙、石雕影壁底座、石雕屏风底座、青石龙柱底座等。石雕莲花座属于石雕须弥座的一种,多数为观音石像和释迦牟尼石像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