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是针对不同的负载说的,在之前的直流电时代,是没有功率因数这一说的,那时候功率因数都是1。后来特斯拉将我们带入了交流电时代,从此以后功率因数就常常伴随着我们的身边(一般功率因数都是小于1的)。
学术上,功率因数就等于有功功率除以视在功率的比值。有功功率就是用电设备消耗的电能。这里与有功功率相对应的有一个无功功率,它是在用电设备中空转的电能。
具体来说,功率因数就是线路和负载中的电容和电感,这两种器件和一般的用电器件不一样。它们不光要吃(消耗)电能,它们还要拿(储存),并且一般来说对于其吃电的能力,其拿电的能力远远大于。这就造成了一部分电能没有做功,但是却产生了电流。
其实电做不做功也是那些科学家研究的事,和我们一般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发电机表示自己本来能发1万千瓦一小时的电,现在功率因数比较低,在保证电流不过载(过载牺牲发电机寿命,并且容易故障)的条件下,自己发的电少了。
这下发电厂不干了,咱们卖电可是按有功功率算的呀,无功功率跟着凑什么热闹。供电局表示自己的线路都满载了,用电端说电不够,发电端说发不出来啦~哦~原来都给无功功率把容量给占用了。这就好比你坐地铁,买一次票,从起点到终点,再到起点。。。就是不出站。5元钱坐地铁。地铁人员表示很无奈。
OK!咋整?什么?容性负载和感性负载能相互抵消?原来电容电流超前电压90°。而电感则是电压超前电流90°。那么两个容抗和感抗相等的电容和电感在一起,电路的功率因数就成1啦。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日常的供电系统的负载,是电感多呢?还是电容多呢?小编先说说电容,广义来说,任意两个导体组成的孤立体系都是一个电容器,但是这种电容的电容量很小,主要和导体上电荷量及导体见距离有关。
再说说电感,电感就是电线多转几个弯。常见的就是线圈。小编就见过一个电焊机因为线长了,工人又犯懒,没有把卷在一起的电线分开,结果导致电焊机不能引弧。他们惊呼:上午用还是好的,怎么下午就坏啦。然后我上去飞起一脚,电焊机就修好啦!哈哈,跑题啦!
除了线圈,电动机也是属于电感型负载,通俗点说,只要有绕组的都是电感型负载。所以日常中,电感性负载的量要远大于电容性负载。
所以我们要功率补偿,一般就是算一下自己这边的无功功率,然后上一套电力电容器。功率因数就上去了!
(1)按功率因数标准确定补偿容量:Qc=P(tanΦ1-tanΦ2)
(2)按供电能力要求确定补偿容量
(3)高供高计的用户变压器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1250kVA的变压器的有功功率:P=S*cosΦ=1250*0.85=1062.5Kw
按功率因数标准确定的补偿容量:Qc=P(tanΦ1-tanΦ2)=1062.5*(0.6197-0.3287)=309.19 kvar
800kVA的变压器的有功功率:P=S*cosΦ=800*0.85=680kW
按功率因数标准确定的补偿容量:Qc=P(tanΦ1-tanΦ2)=680*((0.6197-0.3287)= 197.88kvar
所以,1250kVA的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确定为310kvar,800kVA的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确定为200kv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