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汽车制造的未来,就从成都工博会开始!
从零部件、主体结构、动力系统,电池、内饰组件、电气系统的制备与组装,到质量检测与调试,成都工博会深入汽车制造供应链,与您直面行业挑战,碰撞思想火花。通过工业自动化、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工业互联网)、节能与工业配套及新材料等智能制造产业链中的关键产品及技术,一起打造属于您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共同开启绿色制造的新篇章!
2025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
2025年4月23日-25日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中国汽车制造业传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 次突破1000万辆。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规模上实现了巨大跨越,也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智能化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推移,中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服役期满,进入“脱保”的节点。电池性能衰退,逐渐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然而,更换电池的高昂成本却让众多车主望而却步。
换电池还是换车?成为困扰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问题。
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产量增长迅猛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增长轨迹展现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从早期的探索到如今的大规模生产,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从业者的心血与智慧。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了显著增长。2024年1至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33%。新能源汽车凭借环保、节能和科技属性的认可,逐渐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成为推动产量持续攀升的关键因素。
1、产业布局多点开花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多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成渝集群中,重庆以长安汽车等为依托积极推动新能源转型,四川成都则发挥科研创新与产业配套优势,在电池技术研发、智能网联系统构建等方面为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活力,共同构建起成渝地区完整且富有竞争力的产业格局。
此外,长三角地区凭借雄厚的科技与工业基础,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各地优势联合协同下,逐渐形成了高效的“4小时产业圈”。大湾区集群里,广东依靠小鹏汽车、广汽埃安等新兴力量,在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地协同共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京津冀集群地区产业链协同发展,并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从土地、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力推动了产业繁荣。
2、技链协同双擎驱动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与供应链优化方面均成绩斐然。
于技术创新层面,成果卓越且研发投入持续攀升,关键技术多点开花。在电池技术领域,固态电池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其能量密度相较于传统锂离子电池有大幅提升,有望显著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正成为整车及供应链企业争夺的热点。电池管理系统(BMS)技术不断优化,能够更精 准地监测和控制电池状态,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此外,电驱超快充技术加速提升,芯片、雷达等装车应用,智能座舱与驾驶达国际先进水准且高阶智能辅助驾驶量产,这些创新从多维度为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同时,供应链的持续优化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推动了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在全球市场上,中国在电机、电控和电池这三大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具有领 先优势,动力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0%,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大主材的全球出货量占比超过70%。并且,拥有新能源汽车制造完整产业链优势,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稳健发展筑牢了根基。
二、绿色动力新篇章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
1、技术创新引领未来
技术进步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固态电池以其显著优势成为解决电池续航焦虑的突破口,行业正致力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并优化电池管理系统,以增强电池稳定性和用户体验。氢燃料电池则在商用车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合作推进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2、产业链协同与政策支持
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对于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正通过税收优惠、建设产业园区等措施,为关键零部件研发企业提供支持,搭建合作平台。企业应利用这些平台,寻找合作伙伴,构建稳定的产业链关系,共同打造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全球竞争力。
3、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在全球市场上有稳固地位的情况下,企业如何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呢?“全球本土化”战略将会是企业有效应对全球市场挑战的有效手段。企业可以进一步将产业链优势与目标海外市场的本土需求相结合,开发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构建本土化服务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