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年9月23日-27日。
地点:上海虹桥CBD核心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主题:聚焦“碳循新工业 数聚新经济”,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活动以“创新驱动,智领未来”为方向
上海工博会(CIIF)历届核心数据概览一、早期发展(1999-2007年)1999年(第 一届)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
面积:15,000平方米
参展企业:412家,设514个标准展位。
2001年(第三届)
地点: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首 次移师)
特色:国内首 个可评奖的工业展览会
。
2005年(第七届)
更名:经国务院批准,由“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更名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升格为国 家 级 展会。
二、规模扩张与国际化(2015年-2024年)2015年(第十七届)
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永 久举办地)。
2020年(第二十二届)
展览面积:24.5万平方米
参展企业:2000余家。
2024年(第二十四届)
时间:9月24日-28日
面积:30万平方米(规划)
参展商:超2600家,观众逾25万人次。
三、2025年(第二十五届)zui新数据时间与地点:2025年9月23日-27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展览规模:
总面积:超28万平方米(实际达303,224平方米)。
参展商:2978家,覆盖32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438家)。
观众:20.5万人次(较上届增长7.03%)。
主题与亮点:
主题:“碳循新工业 数聚新经济”,聚焦绿色制造与数字经济。
同期活动:近300场论坛及技术交流,包括“中国机器人高峰论坛”等。
四、历届趋势面积增长:从1999年1.5万平方米扩展至2025年超28万平方米。
国际化提升:境外参展商占比从早期不足10%增至2025年的14.7%。
专 业化深化:九大专 业展区覆盖全产业链,重点布局智能制造、绿色技术等领域。
通过持续创新与资源整合,CIIF已成为全球工业技术展示与经贸合作的核心平台,推动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自动化展
聚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嵌入式技术、运动控制系统、智能传感与连接等。
展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及智慧工厂应用场景
。
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
涵盖激光加工、钣金冲压技术、金属切削、增材制造技术及机床配套功能部件等
。
重点展示金属3D打印、检验测量设备及先进材料
。
机器人展
展示工业机器人整机、协作机器人、核心部件(如关节模组)及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
。
新增“协作机器人应用”及“智慧物流”专区。
新材料产业展
展示高性能合金、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及环保材料。
绿色低碳与工业节能配套展
覆盖工业节能技术(空压设备、制冷设备)、循环经济(固废处理、资源化利用)及绿色金融服务
。
展示环保检测仪器、节能改造方案及能源管理系统
。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
聚焦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信息安全技术
。
推动数字经济与工业场景融合,展示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
空天陆装备展
覆盖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设备及海洋工程机械
。
科技创新展
汇聚高校、科研院所及初创企业的前沿技术成果,如量子计算、生物制造等
。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展
展示太阳能、风能技术设备及新能源汽车(如氢燃料电池汽车)
。
结合智能网联技术,呈现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创新成果
。
节能环保:工业除尘设备、废气/废水处理技术、VOCs污染控制设备。
核心零部件:轴承、齿轮、传感器、液压元件及工业软件。
服务生态:绿色设计咨询、低碳项目投融资及智能工厂规划服务。
通过九大展区的全产业链覆盖,2025上海工博会全面呈现智能制造、绿色转型及科技创新的zui新成果,助力全球工业生态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