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上海工博会CIIF
举办时间:2025.9.23-27
举办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CIIF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自1999年创办以来,历经26年发展,已成为全球工业领域的性展会。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阶段:
一、起源与初创阶段(1999-2005)
1999年:首届展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吸引412家参展企业。
2000年:第二届展会获时任国家主席江 泽 民题写会名“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
2001年:移师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成为该场馆展会,并成为国内可评选奖项的工业展。
2004年:确立“政府主办、协会协办、企业承办”模式,明确市场化、化、国际化发展方向。
二、转型与升级阶段(2006-2014)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升级为工业盛会,并引入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合作办展。
2007年:提出“西有汉诺威工博会,东有中国工博会”目标,聚焦展和精品专区布局。
2014年: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成为全球工业领域展会。
三、国际化与规模化阶段(2015-至今)
2015年:移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览面积增至28万平方米,吸引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家展商。
2025年:第25届展会以“碳循新工业,数聚新经济”为主题,展览面积突破30万平方米,汇聚30个国家2800家展商,涵盖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前沿领域。
四、核心发展成果
平台功能:形成集展览、贸易、奖项评选、论坛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行业影响力:累计吸引全球超5000家工业企业参展,观众突破20万人次/届,成为观察全球制造业趋势的重要窗口。
通过持续创新与国际化布局,CIIF已从区域性展会发展为与德国汉诺威工博会齐名的全球工业盛会。
通过多维度展品布局,CIIF 2025全面呈现“碳循新工业,数聚新经济”主题,成为全球工业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的核心平台。
2025上海工博会(CIIF)业内评价
一、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地位
全球性展会:CIIF已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与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形成“东西呼应”格局,成为全球工业技术展示与合作的平台。
战略窗口:展会由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联合主办,深度对接“双碳”目标、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被视为观察中国工业转型与全球制造业趋势的风向标。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技术高地:2025年展会发布超千项全球技术,涵盖协作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平台、氢燃料电池等前沿领域,部分展品实现“展品变爆款”的商业转化。
全产业链生态:九 大 展区覆盖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新能源车等20余个行业,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的协同展示模式,匹配供需需求。
三、商业价值与行业赋能
万亿级商机平台:展会吸引全球30国2800余家展商、20万观众,展览面积突破30万平方米,成为企业拓展市场、获取订单的核心渠道。
奖项与论坛:通过“CIIF大奖”“创新工匠奖”等评选,以及50余场高端论坛(如AI与碳中和议题),助力企业抢占行业话语权。
四、评价与行业认可
中国工业转型缩影:展会记录了中国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转型历程,被视为中国工业技术突破与生态合作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际化程度:世界500强及行业头部企业参展比例超40%,观众涵盖全球工业决策者与研发人员,国际化水平居国内工业展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