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 国 家级应急管理领域的旗舰展会,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将于1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办。
本届展会以"数字驱动安全,科技守护未来"为主题,聚焦后疫情时代城市韧性建设,预计吸引全球800余家企业参展,专 业观众将突破5万人次。
七大核心展区技术亮点
智能监测预警馆呈现突破性创新。航天科技集团带来的"天链"卫星监测系统实现每分钟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其AI算法对山体滑坡的预测准确率达92%。华为展示的城市生命线工程数字孪生平台,可同步监测10万+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
救援装备馆重磅产品云集。徐工机械新研发的5G远程操控救援机器人集群,具备破拆、搬运、消杀等7种功能模块。令人瞩目的是中船应急推出的"海豚"水陆两栖救援车,采用仿生设计涉水深度达2米,陆上高时速120公里。深圳某企业展示的蜂群无人机系统,200架无人机可自主构建应急通信网络。
医疗急救展区革新急救模式。智能穿戴式除颤仪通过卫星直连三甲医院专家系统,实现"院前-院内"无缝对接。北京同仁医院研发的折叠式负压ICU单元,展开后30分钟即可投入危重症抢救,其生命支持系统续航达72小时。
"冬奥级应急指挥中心"实景还原冬奥会保障系统。参观者可操作三维电子沙盘,体验调度300支救援队伍的决策过程。该系统在测试中实现8分钟内完成百万级人口疏散推演。
区块链应急物流平台实现物资全流程溯源。京东物流展示的智能调度系统,通过算法优化使救灾物资分发效率提升45%。现场演示显示,从仓储到灾区的全链条可视化管控仅需扫描一个二维码。
城市安全元宇宙实验室开放体验。通过VR设备,观众可化身应急指挥员处置地铁透水、高层建筑火灾等复合型灾害。该系统采用北京大学研发的群体行为预测模型,准确率达89%。
• 城市安全大脑平台:接入百万级物联网终端,实现18类风险要素实时分析 • 量子地质监测仪:可探测地下300米岩层位移,预警精度达毫米级 • 卫星热成像火情系统:10平方公里范围火点识别响应时间<30秒 • 工业级巡检无人机集群: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续航突破8小时
特种救援装备• 第五代救援机器人矩阵:具备破拆、运输、消杀等7种功能模块 • 鲲鹏-30重型货运无人机:有效载荷30吨,极端天气全自主飞行 • 模块化应急桥梁系统:15分钟快速架设80米跨度钢构桥梁 • 深海机器人救援组:工作深度达6000米,机械臂精度0.1mm
医疗急救科技• 移动方舱医院系统:1小时部署200张负压病床,完整ICU功能 • 干细胞急救针剂:常温保存2年,心肌梗塞抢救窗延长至12小时 • 卫星直连急救背包:集成超声、心电图等12项生命监测功能 • 全息远程手术平台:5G网络下实现0.2秒延迟的跨院会诊
应急通信设备• 天通-5卫星电话:支持1080P视频传输,无地面基站通信 • 量子加密指挥网:理论上无法破解的军事级安全通信 • 平流层通信中继:20公里高空无人机基站,滞空90天 • 深海应急信标:6000米水压耐受,自动发射求救信号
个人防护装备• 智能化学防护服:实时监测16种危险气体,续航72小时 • 相变材料降温系统:60℃环境下维持体感温度28℃达6小时 • 防爆AR眼 镜:集成有害气体探测与AR导航双系统 • 自供能救援手表:利用体温差发电,90天超长待机
新型保障设备• 磁浮应急照明塔:无燃料运行300小时,照明半径500米 • 模块化净水方舱:日处理污水50吨,出水达直饮标准 • 太阳能充电矩阵:日发电量500kWh,支持100台设备快充 • 智能应急食品包:3年超长保质期,30秒自加热至75℃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应急产业正迎来技术革新的关键转折点。2025中国国际应急展览会(CIEME)作为行业风向标,其未来发展将围绕三大核心方向展开深度变革。
数字孪生技术将全面重构应急管理体系。未来展会预计展出城市级安全元宇宙平台,通过实时接入卫星遥感、物联网感知和社交大数据,实现灾害模拟推演准确率突破95%。人工智能决策系统将进化至能处理200+应急变量,指挥响应速度较传统模式提升8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量子计算在灾害预测领域的应用,某实验室模型显示,其对于地震序列的预测时间窗有望延长至72小时。
无人化救援装备将形成完整生态链。2026-2028年展会重点展示方向包括:具备群体智能的万架级无人机蜂群系统,可自主完成灾区三维建模与通信中继;深海机器人救援网络实现太平洋全覆盖作业能力;以及脑机接口控制的第四代救援外骨骼,单兵负重能力突破200公斤。这些装备通过5G-A/6G网络形成空地海一体化作战单元,在模拟测试中已实现72小时不间断联合救援。
第三,生物科技与应急医疗的融合将开辟新纪元。未来展会医疗展区将呈现革命性突破:基因编辑技术生产的通用型干细胞制剂可在灾区现场治疗器官损伤;纳米机器人止血系统实现血管级修复;而生物3D打印设备能8小时内生产皮肤替代物。更引人注目的是神经接口心理干预设备,通过调节脑电波可在灾后72小时黄金期内有效预防PTSD发生。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碳中和应急装备将成为标配。采用生物基材料的可降解防护服、光储一体救援装备、以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系统,预计在2030年前覆盖80%展品。某头部企业正在测试的藻类空气净化方舱,单台设备日处理CO2量相当于1亩森林,这项技术有望重塑灾区环境恢复模式。
跨行业技术融合将催生全新产品形态。航天材料转化的轻型救援舱、军事通信技术民用的量子预警网络、以及游戏引擎开发的应急培训系统,这些跨界创新将在未来展会中形成鲜明特色。据组委会透露,2026年展会或将增设"元宇宙应急演练竞技场",让观众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多灾种叠加的极限救援挑战。
站在产业变革的前夜,中国国际应急展将持续推动"科技向善"的价值实践。从预测预警到灾后重建,从单体装备到系统生态,这个平台正在见证安全产业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历史性跨越。当数字智能深度融入应急血脉,人类抵御风险的能力边界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