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智能制造成为主流趋势的当下,2026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成都工博会”)将于2026年3月11日至13日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盛大举办。作为由中国工博会和汉诺威工博会承办机构联合打造的工业盛会之一,成都工博会立足未来工业的高站位,**聚焦中国智能制造,将通过展示工业自动化、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工业互联网)、节能与工业配套及新材料等智能制造产业链中的关键产品及解决方案,为上下游企业搭建高效的供需对接桥梁,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西部工业产能新一轮发展。
在全球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智能制造成为主流趋势的当下,成都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制造产业战略核心区,对先进工业技术、设备和解决方案有着强烈需求。四川省和成都市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工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市场潜力巨大,成都凭借良好的交通、物流和产业基础,能够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成都工博会应运而生,旨在为西部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成都工博会以“创链新工业,共碳新未来”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和工业智能化发展战略。展会将集中展示智能制造产业链中的关键产品及解决方案,推动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未来贡献力量。
成都工博会规划展览面积达80,000平方米,预期汇集全球900多家工业领 先企业,吸引逾60,000名专 业观众前往参观、采购。展会将涵盖工业自动化、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工业互联网)、节能与工业配套及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全面展示工业制造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

工业自动化展区: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传感器与执行器、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等,展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机器人展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展示机器人在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区:各类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激光切割设备、冲压设备等,以及刀具、夹具、量具等金属加工工具,为制造业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解决方案。
节能与工业配套展区:节能设备、环保技术、工业电气设备、传动系统、液压气动元件等,为工业企业提供节能环保的解决方案和优质的配套产品。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工业互联网)展区:工业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新材料展区: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功能性材料等,展示新材料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前景,推动材料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成都工博会强大的主办方资源确保了展会的品质和影响力,东浩兰生集团旗下会展板块拥有优质会展资源,主办的工博会、上交会等影响力广泛;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是全 球领 先的会展机构,其主导的汉诺威工博会对全球工业技术演进具有风向标意义。
强强联合,打造国际工业盛会
成都工博会由中国工博会和汉诺威工博会承办机构携手打造,汇聚了两大国际工业展会的丰富经验和资源。这一强大的组合确保了成都工博会的专 业性、性和国际影响力,为参展企业和观众带来一 流的工业盛宴。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成都工博会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外企业的需求,推动全球工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以“创链新工业,共碳新未来”为主题,成都工博会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和工业智能化发展战略。展会将集中展示智能制造产业链中的关键产品及解决方案,推动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未来贡献力量。通过这一主题,成都工博会不仅展示了工业发展的zui新趋势,也为全球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成都工博会规划展览面积达80,000平方米,预期汇集全球900多家工业领 先企业,展品范围涵盖工业自动化、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工业互联网)、节能与工业配套及新材料等多个领域。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到新材料,从数控机床到机器人,从工业互联网到节能环保技术,成都工博会几乎涵盖了工业制造的所有关键环节,为参展企业和观众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工业制造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平台。
成都工博会致力于为上下游企业搭建高效的供需对接桥梁。参展企业可以在这里展示zui新的产品和技术,与潜在客户进行深入交流和洽谈,拓展市场渠道;观众则可以一站式了解行业动态,寻找优质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这一平台,成都工博会不仅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推动了工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展会,成都工博会吸引了众多的国际企业和机构参展。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有助于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国内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