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纤维胶加固建议
本工程中出现的裂缝处于楼板位置,初步鉴定裂缝是由下向上发展,从结构安全角度考虑,对未贯通的裂缝,以及贯通的裂缝在灌浆结束后须在楼板裂缝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加固,在裂缝分布范围1600mm宽度沿受力方向贴碳纤维布一层,沿裂缝方向碳纤维布边缘贴200mm宽碳钢板间距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当粘贴钢板的间距较小时,会更好的限制主裂缝的形成;当间距较大时,主裂缝会在钢板间更早的形成,钢板阻碍其形成和发展的能力较弱,从而造成极限荷载较低。采用粘贴钢板加固法时,加固效果是随着钢板条带的间距减小而提高的,效果明显。纤维压条一道;对已贯通的裂缝,在下部裂缝分布范围1600mm宽度沿受力方向贴碳纤维布一层,在上部裂缝分布范围1000mm宽度沿受力方向贴碳纤维布一层,沿裂缝方向碳纤维布边缘贴200mm宽碳纤维压条一道在灌浆结束后须在楼板上部及下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加固。
2碳纤维布加固介绍
碳纤维布加固技术于国内早通过的规范是2003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其编号为CECS146:2003,现已经被新的国家标准规范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代替,其编号为GB 50367-2006. 使用碳纤维加固技术是采用配套粘结树脂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混凝土表面,形成一个新的复合体使增强贴片与原有钢筋混凝土共同受力。增大结构的抗拉或抗剪能力,提高强度。抗裂性和结构的延性,和抗震加固的作用
3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简介 碳纤维胶
1、施工顺序:
混凝土基底处理——涂底层底胶——找平胶找平——贴碳纤维片——养护
2、碳纤维胶施工方法:
(1)、混凝土基底处理
1.1将楼板底部表面的障碍物清除
冲磨主要是水流中的泥沙作用,我国河流多泥沙,和高速水流一起运动时磨蚀直接接触或临近的混凝土。空蚀是水工泄水建筑物工作中的水流的一种特有现象,混凝土局部受到不规则的挤压变形而产生破坏。冲磨和空蚀都属于物理性病害。一般地,冲磨和空蚀是交替而又相互促进的,造成混凝土表面粗骨料裸露,混凝土表面凸凹不平,产生坑洞,进而造成钢筋外露和钢筋锈蚀。 1.2检查外露钢筋是否锈蚀,如有锈蚀,进行必要处理。对经过剔凿、清理和露筋的构件残缺部分,进行修补、复原。
1.3被粘贴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除表面浮层、油污等杂质,直至露出结构新面,转角处粘贴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将混凝土表面内擦拭一遍,保持混凝土表面干燥。 (2)、涂底层底胶:
2.1、把底胶的主剂和固化剂按规定比例称量准确后放入容器内,用搅拌器合均匀。一次调和量应以在可使用时间内用完为准。 2.2、在底胶中严禁添加溶剂。含有溶剂的毛刷或用溶剂弄湿了的滚筒不得使用。 2.3、用滚筒刷均匀地涂抹底胶。 2.4、指触干燥时间因气温不同,一般在3小时到1天之间变化。 2.5、底胶固化后,在表面上有凸起部分时,要用砂纸磨光。
(3)、找平胶找平: 植筋设计一般原则:植筋的锚固应使结构内部应力通过后植钢筋充分传递给混凝土, 并应避免混凝土产生剥离和劈裂破坏。
3.1、底胶涂刷后,混凝土表面不平处用找平胶找平。
(4)、贴碳纤维片
4.1、确认粘贴表面干燥。气温50C以下,相对湿度RH>85%时,如无有效措时不得施工。
4.2、防止碳纤维受损,碳纤维片在运输、储存、裁切和粘贴过程中,严禁受到弯折。贴片前应用钢直尺与壁纸刀按规定尺寸切断碳纤维片,每段长度一般以不超过6m为宜。要使用更长的片材时,除精心防止弯折外,对脱泡(即赶出气泡)、渗浸过程必须加位谨慎操作。为防粘贴碳纤维布后,试验梁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均有所增长,相对于有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可有效提高梁的屈服荷载,对极限荷载的提高程度较小。随着配筋率的提高,粘贴相同层数碳纤维布的试验梁抗弯承载力的提高程度下降。如同样是用无机胶粘贴一层碳纤维布,B14梁比B11梁的屈服荷载提高了23.90%,极限荷载提高了14.55%;而BIl2梁比BII1梁的屈服荷载提高了i0.41%,极限荷载提高了11.25%。对于用无机胶粘贴两层碳纤维布的加固梁,B15梁比BII梁的屈服荷载提高了38.67%,极限荷载提高了30.83%;而BIl3梁比BII1梁的屈服荷载提高了33.73%。止片材在保管过程中损坏,片材的裁切数量应按*天的用量为准。
4.3、碳纤维向接头必须搭接15cm以上,该部位应多涂粘结树脂,碳纤维横向不需要搭接。
4.4、粘接树脂的主剂和固化剂应按规定的比例称量准确,装入容器,用搅拌器搅拌均匀。一次调和量应以在可使用用完为准。
4.5、贴片前用滚筒刷均匀地涂抹粘结树脂,称为下涂。下涂的涂量标准如下。 200g/m2的碳纤维片,400-500g/m2 300g/m2在碳纤维布,500-600 g/m2
4.6、贴片时,在碳纤维片和树脂之间尽量不要有空气。可用罗拉(专用工具)沿着纤维方向在碳纤维片上滚压多次,使树脂浸入碳纤维中。
4.7、碳纤维片施工30分钟后,用滚筒刷均匀涂抹粘结树脂,称为上涂。上涂涂量标准如下: 200g/m2在碳纤维片,200-100 g/m2 300g/m2在碳纤维布,300-200 g/m2
4.8、进行空鼓检查,并进行处理。
群筋效应的界限间距以①25植筋钢筋、15d植筋深度为例,当植筋钢筋间距为3d时,应力叠加区占总应力区域的75%以上;当植筋钢筋间距为6d时,应力叠加区域占总应力区域的33%;当植筋钢筋间距为9d时,应力叠加区域小于总应力区域的5%;当植筋钢筋间距增大至12d时,应力叠加区域小于总应力区域的2%。当叠加应力区域小于总应力区域的10%,可近似忽略群筋效应对混凝土基材的影响,可按单根植筋的情况考虑。在实际工程中,建议取群筋界限间距为6d,即植筋间距>6d时,近似认为植筋钢筋之间不存在群筋效应,其受拉破坏形态及承载力均可按单根植筋钢筋情况考虑。 4.9、须粘2层以上碳纤维布时,重复4.5-4.8步骤,并遵守4.3的规定。
(5)、养护
5.1粘贴碳纤维片后,需自然养护24小进达到初期固化,应保证固化期间不受干扰。
5.2、在每道工序以后树脂固化之前,宜用塑料薄膜等遮挡以防止风沙或雨水侵袭。
5.3、*树脂固化期间存在气温降低到50C以下的可能时,可采用低温固化树脂,或采取有效的升温措施。 5.4、碳纤维片粘贴后,要达到设计强度,需自然养护,在此期间应防止贴片受到硬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