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硬件平台(一)硬件架构设计
系统总体架构分为管理层、控制层和设备层三层结构,各子系统信息传输平台为统一的工业以太网(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通过单独组建100M工业以太网进行信息传输)。其中信息管理层通过综合自动化平台进行统一的数据规划;控制层以工业以太环网为数据传输平台,主要由整个监控中心设备及环网平台;设备层采用现场总线,保证了现场子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主要由各自动化子系统设备组成。
信息管理层:通过矿局域网进行信息传输,在各台计算机上,可以通过综合自动化平台在统一的界面下根据权限和等级查看全矿的所有信息,将本部门的信息向综合自动化平台进行发布,实现全矿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
控制层:在工业以太环网上接入的操作站、工程师站上,通过综合自动化软件平台向设备层的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并实现对整个子系统设备的集中控制。如:皮带运输集控、井下排水控制、电力监控等系统,或对所有设备和环境参数的监测。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等。
现场设备层:设备操作台、PLC控制箱、传感器、执行器、开关柜、智能变配电装置、行程开关等现场设备。是具体控制动作的执行者。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硬件结构示意图
(二)机房设备设计
(1)现状
目前xxxx已有一个中心调度室,配备一套监视器显示墙。安装有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每个系统配备有监控主机、操作台、网络设备及其配套设备。现机房设计有机房防雷和UPS电源,UPS电源仅能满足现有设备使用。原有操作台位置和UPS容量已无法满足新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其子系统使用需求,因此需要新增相应数量的操作台和新增一套UPS电源,以保障新建综合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
(2)UPS电源设计
本次新增UPS主要为综合自动化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保障,主要给服务器、自动化监控网络核心设备、自动化各子系统数据服务器、监控主机、操作站员等设备提供不间断供电。用电量概算统计:
新增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子系统控制主机共计16台:16*300W/1000=4.8KW;
服务器4台:4*600W/1000=2.4KW;
中心网络设备(防火墙1台、核心交换机2台等):2KW;
USP供电总负荷约:9.2KW本次调度中心机房不间断电源系统选用10KVA/2H不间断UPS,提供调度中心机房综合自动化系统不间断电源的配电。
本次方案设计选用山特3C10KS,采用双转换纯在线式架构,是最能有效解决所有电源问题的架构设计,对电网出现:断电/市电电压过高或过低、电压瞬间跌落或是减幅震荡、高压脉冲、电压波动、浪涌电压、谐波失真、杂波干扰、频率波动等状况都可以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为用户负载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源保障。
(3)操作台设计
本次建设子系统包括千兆环网平台、瓦斯抽放泵房监控系统、信息引导发布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皮带监控系统、排水监控系统、压风机监控系统、主通风机监测系统 等子系统的主备机,配置10套操作台和座椅。
(4)服务器设计
为确保数据安全可靠,配置3台NF5270M4,E5-2603v4(1.7GHz/6c)/6.4GT/15ML3*2|16G RDIMM DDR4 内存*4| 2T SAS*3+480GSSD |INSPUR 八通道高性能 C15SAS3008卡IMR+KEY*1|INSPUR_NF5270M4_3.5HD4口背板*1|主板集成千兆网卡*2|双电源-NF5270M4*1|标配导轨*1,互为冗余和集群,内置虚拟化平台软件,预置集成平台环境,无需磁盘阵列。采用先进的虚拟化技术实现安全数据平台WEB服务器、采集服务器、归档服务器、分析服务器、流媒体中心服务器的硬件优化配置和共享,大大提升硬件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配置1台NF5270m4 ,E5-2603v4(1.7GHz/6c)/6.4GT/15ML3*2|16G RDIMM DDR4 内存*4| 2T SAS*2|INSPUR 八通道高性能SAS3008卡IMR+KEY*1|主板集成千兆网卡*2|双电源-NF5270M4*1|标配导轨*1|INSPUR_NF5270M4_3.5HD4口背板*1,用于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的管理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
二、软件平台(一)软件界面
系统支持三级菜单,大类(含大类概览,如大类下有无报警)、子系统概览(各个子系统实时数据、通讯状态、报警信息、大型设备运行状态)、子系统详细参数界面。
系统平台设计总图一幅,可以快捷查看某设备的实时数据、开停状态、故障统计,设备固有参数等信息的查询,可切换到各子系统中。
各子系统设计分图,由组态动画、数据流程、采集数据、详细参数等构成,可查询各子系统的详细信息。可随时访问诸如设计图纸、统计图表、现场视频等其它信息,以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要求。
界面简单、直观,便于集控员方便地访问过程及设备的相关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快捷的行动。
基于B/S结构,支持中文界面,支持宽屏。符合国际工业标准,基于开放结构。
模块化系统设计可以连接多个操作界面,使集控员的决策和行为更加快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