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砂作为混凝土生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混凝土的性能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在工程建设领域应用的砂的种类主要有河砂与机制砂,河砂作为一种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流域范围内,随着大量无节制的开采,目前天然河砂的利用普遍面临着开采难度大,河砂采购成本投入较大,资源不断减少的问题,这些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部分河砂由于含泥量较高,质量较差,反而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及稳定性。面对河砂资源匮乏,价格较高以及质量控制困难的情况,寻找其替代材料成为混凝土用砂的研究重点。 [3]
在混凝土中针对河砂替代的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机制砂。机制砂是指经过碎石机械破碎加工以及筛分处理,得到的粒径在5.00mm以下的碎石微粒。对于混凝土中机制砂的应用方法一般为全部或者按部分比例替代河砂,从而解决河砂匮乏及成本过高的问题。机制砂的主要特点有: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相对较高;机制砂由于经过破碎处理,因此颗粒呈不规则的形态,而且机制砂的比表面积相比河砂更大;机制砂的粘结性能较好,石质坚硬。但是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单位,对于混凝土中应用大量机制砂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其对混凝土性能会差生不利的影响,对机制砂的认识不足,限制了机制砂的进一步应用。此外,由于机制砂的生产一般在尾矿或者山区附近,因而难以像河砂一样运输灵活,影响了混凝土生产方对机制砂的使用积极性。因此,深入开展河砂与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并明确其质量控制标准,对于促进机制砂与河砂的优化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