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目标
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先进技术为支撑,建立符合媒体融合趋势的体制机制为保障,整合电视、报纸、网络“三一体”媒体的信息、人力和智力资源,进行采编流程的全面再造,打造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新型多媒体采编中心,着力提升媒体竞争力,促进本台完成向新媒体融合的转型。
1、品牌融合:策划重大活动打造品牌塑造平台
报网互动融合并非空洞的融合,需要不断设计促进融合的载体,通过载体搭建交流平台,建立联系机制。
以特色内容建设为目标,以打造共同栏目、共同品牌为切入点开展融合。
有了共同语言,便会增进交流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增进联络增进感情,进而将常态化融合机制落到实处。
报网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内容的实质互动,可收到“报网双赢”之效。
2、经营融合:整合营销打造赢利平台
当前,地方城市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广告投放规划也趋多元,一些客户不再单独考虑纸媒一种,希望也有其他新媒体形态可以提供,比如,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户外媒体的投放。
在这样的广告需求下,媒体应加强经营上的融合,为一些广告客户提供整合营销方案,或者捆绑打包,附加赠送,为产品营销打造全新的360度传播效果。
3、新闻融合:形成合力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传媒无论如何发展,都会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
融合有助于做出有影响力的新闻。
要让报纸与网络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融合,角度多样、内容丰富、层次鲜明地对一个问题进行报道,在服务地方工作大局上下功夫,成为党委政府与老百姓、群众与群众之间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的“连心网”。
题材上互相借鉴,各尽所长,报纸尽量刊发深度报道,真正做到报网互相补充和联动,从而使新闻信息资源配置达到优化。
二、重点内容:
1、成立全媒体采编中心。
所有采编人员聚合在一起,在采编中心进行统一报道部署、统一策划主题、统一组织采访、统一编发稿件,全媒体运作。
把各个业务板块进行合并,并具备跨平台、跨网络的发布运营能力,一次生产多次包装发布,从内容层支持跨媒体组合编排,实现视频、图文交叉叠加,终形成全媒体平台的全方位立体资讯服务发布体系。
2、建立组合信息终端平台。
集电视、网站、报纸、手机等为一体化终端平台,并为此进行一体化的内容设计和生产,而不再将每个终端视为各自独立的媒体,单纯进行内容设计和生产。
不管是记者,还是通讯员,所有传来的信息,都通过组合信息终端平台发布。
这个系统支持文图、音视频、短信等多种信息录入和远程写稿。
全媒体采编中心人员可以共享这个平台,采编中心在平台选稿、分发稿件。
3、建立统一的全媒体数据库。
搭建起六大信息存储仓库,即:文字数据库、图片数据库、音频数据库、视频数据库和历史资料库、成品稿库等组成的多媒体数据库,努力使其成为区域性、专业化、多媒体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
4、成立多媒体制作中心。
集中对所有栏目进行统一的制作、包装、发布。
所有录制设备集中在一个场地,每天或每周,由部主任根据其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岗位下派工单。
设备集中使用、人员集中调配,节目(栏目)科学播出,切实提高工作质量、效益和新闻的传播效果。
5、建立商业运作模式。
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生产,积极建立商业动作模式,建立新型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传统媒体向客户端、微信、微博、手机和IPAD等智能终端推广,广告业务向网络信息类、数据服务等平台延伸。
三、采编流程
1、容聚合阶段:某个事件发生引发整个全媒体生产流程,
2、研究阶段:采编中心对该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确认事件选题,进行任务分配,后进行内容筛选、节目收录和记者采编等工作。
内容筛选是对专业外部数据库内的相关数据进行选取。
节目收录是记者现场采访和收录的现场报道视频、音频和图文信息。
3业务协作阶段:经过内容筛选、节目收录、记者采编的视频、音频和图文数据,需要全媒体业务生产团队共同完成粗加工,全媒体业务生产团队由来自电视、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多个业务部门的编辑构成。
各业务部门编辑沟通协作完成该事件素材的初步加工,即节目粗编。
针对该事件,生产出满足不同发布终端要求的节目素材,主要由高清视频、标清视频、低码率视频、图文稿件等构成。
完成粗编的节目素材需要经过节目初审环节,该环节主要完成内容初审和技术初审。
经过节目初审后,节目素材进入各业务板块,分别由各业务板块编辑进行深度加工处理。
进入电视板块的节目素材,按照电视播出要求,对节目视频和图文稿件进行节目配音、节目视频剪辑等工作,后生成满足播出要求的高标清码率视频。
进入报纸平面板块的节目素材,按照日周刊等不同要求,生产该事件的长篇图文资讯报道。
进入新媒体板块的节目素材,按照网站、手机和特殊终端等要求,生产不同码率的视频内容和不同长短的图文资讯。
后生产不同标准的节目需要经过终审核,分别进入发布平台和媒资系统。
3、多终端发布阶段:多终端包括传统媒体的终端和新媒体终端,传统媒体终端包括电视、广播和报纸,新媒体终端包括网站、手机、移动终端和特殊终端。
新媒体终端发布不光为广播电视受众带来节目视听的体验,还带来评论、游戏、购物等互动交互内容。
各媒体发挥各自优势,根据发布时序先后,可先期对发布的内容进行推介预告,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电视观众在收看某个新闻事件电视的通过手机和IPAD等智能终端,能同步查看该事件的专题报道,包括视频、图文资讯等,还能马上进行评论和互动。
4、双向互动阶段:双向互动针对新媒体终端而言,节目内容发送到网站、手机和IPAD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参与其中,对该节目进行评论,投票等互动游戏。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上传视频和图片信息至全媒体生产平台,经过内容汇聚的视频和图文信息,供记者编辑作为新制节目的选用素材。
双向互动后的节目又从新回到内容聚合阶段,至此,完成某个节目的整个全媒体生产流程。
四、构建全媒体新闻生产流程体系
具体可以概括为质量评估、资源共享、流程优化、绩效考核、这四个体系。
1、质量评估体系
质量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导向管控、级别考评、品牌塑造三个项目。
其中:导向管控是指各个媒体、各个栏目的舆论导向掌控度。
级别考评是指对节目的采编实践、主题表现、导向预期、收视效果的综合评价,以期体现“优质优价”。
品牌塑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栏目的品牌塑造,另一个是人才的品牌塑造,具体根据电视节目采编播制四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化规范手册,辅之以相应的激励举措。
2、资源共享体系
资源共享是成立采编中心的根本目的,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内耗,盘活人力、题材、媒介等资源的有效举措。
中心应尝试从题材共享、媒介联合、人员互动三方面试点,逐步完善资源共享体系。
可将各频道(频率)、栏目的制片人、编辑纳入中心编委会,将搜集题材、论证题材、策划文案、组织采访、整合传播、报道反馈与持续跟进一揽子预案进行系统规划。
选题推送标准可包括:1.本地热点选题,且题材值得与台内包括新媒体在内多个媒体或多个栏目互动、共享;2.题材有两个以上的报道角度或值得深度调查的价值;3.题材具有二度开发或持续跟进的价值;4.题材有与台内活动或台外其他本地媒体或上级媒体共同互动报道的价值等方面。
3、流程优化体系
流程到位是其有效运行的关键。
多媒体体采编中心涉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诸多环节,借助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和高效的资源共享体系,建立相应的流程优化体系势在必然。
就当下而言,重点是要注意在舆论监督的客观驾驭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以及新闻传播的第一时效上强化管控,做到重大事件不缺位,重要事实不失语,更不能失真。
这方面可以结合广播、电视、网站、报纸以及微博微信、移动终端等媒介的不同传播特点,分别制定出符合其有序快速传播的生产流程规范,并将其图表化张榜公布,以便贯穿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4、绩效考核体系
本着“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团结人”的原则,在目标公开、考核透明、实绩清晰、制度亮化等方面出台完整的实施细则,做到
岗位双选:让每个人选择适应岗位;以岗定酬:让每一份奉献得到应有尊重;绩效透明:让每一次付出得到对等回报;人本氛围:让每一天工作成为快乐体验。
按照抓住要害岗位、稳住业务骨干,实行编内编外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根据电视、广播、报纸发稿数量按月发放稿费,网站或其他终端发布,可每周定期收集点击阅读量,实行按量论价,提供相应报酬。
五、媒体人角色的重新塑造
在新媒体背景下,采编播人员的传统工作内容和职责定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多媒体传播的必然性,要求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编辑技能;信源结构发生改变,从单一的记者采访拓展到记者采访与受众提供信息相结合,要求必须熟练掌握过滤和搜索海量信息的技能;新闻载体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要求必须能够适应各种媒体的传播特性,随时随地为特定媒体加工出适合的信息产品;受众需求多样化,要求具备高超的信息管理水平,包括厘清信息的关系和层次,拓展信息的深度和外延,大限度地提高受众接受信息的效率;双向传播的必要性,要求必须熟练掌握双向传播工具,并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受众提供的内容”。
这意味着传统的“把关人”正逐步演变为新媒体时代的“知识管理者”。
传统媒体的转型和媒体融合推进,对于新闻从业者个人而言,大的改变不是强化发现和采集新闻的职能,而是强化加工新闻和信息的职能,也就是要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整合,提升内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使新闻和信息传播延伸到知识与服务领域,并不断通过裂变与聚合,形成新的内容产品,从而促成媒介集团中产品链和价值链的生成。
五、实施步骤
第一步:完成多媒体采编中心规划,初步搭建起基本架构,实现电视、报纸、网络“三位一体”媒体发布格局。
第二步:完善机制体制,初步实现媒体内部的有效整合,全面实现新闻采编播流程重构再造,做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
第三步:开发手机、移动终端和特殊终端,通过手机和IPAD等智能终端,使受众能同步查看该事件的专题报道,包括视频、图文资讯等,还能及时进行评论和其他电视观众进行互动,实现利用一个网络就能提供视频、语音、数据的多业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