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型B2C领域四大巨头瓜分市场,不乏新玩家入场。市场上主要存在4大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阿里速卖通、亚马逊、ebay、Wish),各平台利用自身营销、用户、物流优势,割据一方,国内的卖家往往选择同时登陆四家平台。近年来,一些地方性的电商平台也开始参与竞争,例如阿里持股83%的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年交易额超过13亿美元),此前主要从事自营业务,2013年开始做第三方平台业务,且被阿里投资后,多个中国品牌已经上线Lazada,Lazada也在佣金率和物流方面给予中国卖家优惠政策。另一个备受关注的企业是面向东南亚和台湾地区消费者的有社交属性的电商平台Shopee,其母公司为东南亚互联网公司Garena(现已更名为Sea),Shopee成立于2015年,成立年的GMV就达到了18亿美元,超过了Lazada,Shopee是纯平台公司,为卖家提供支付和物流服务,从2016年开始招募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卖家到平台上开店。这些本土的电商平台开始开展跨境零售业务后,会对中国的电商平台产生一定的冲击。
自营型B2C市场高度分散,品牌化和品质化是胜出关键。目前自营型跨境出口电商的市场集中度仍非常低,参与者主要为中型体量的电商,其收入规模较行业整体市场空间相比仍显著偏小。2016年,收入排名的跨境通、第二的海翼股份以及第三的有棵树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37%、0.4%以及0.4%。中国出口B2C赖以起家的低质低价倾销模式难以持久,工厂直采、OEM/ODM采购(或是自主生产)等深度整合供应链巩固成本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深耕垂直领域,同时推动品牌化将是出口B2C电商胜出的核心要素。从近年来的业绩表现来看,有自有品牌且注重服务品质的海翼股份(Anker)、傲基电商和赛维电商的收入规模都在成倍增长,而依靠低价吸引客户但购物体验欠佳的兰亭集势近年来却一直在走下坡路。
消费需求的扩大促进跨境进口零售商高速增长。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同比增长8.4%,人均国民总收入8,260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于消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我国居民也不仅仅满足于国内商品,更把目光投向国外种类丰富、时尚潮流、健康安全的商品。跨境进口先是从2005年左右的个人代购开始,逐渐发展为成体系的跨境电商。在消费者需求的驱动下,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跨境零售市场(B2C或C2C)规模在快速扩张,在2016Q2季度之前(跨境电商新政出台之前),跨境零售市场的增速均在50%以上,B2C和C2C模式的占比也在迅速提升。
跨境进口主要有两大物流模式:保税模式和直邮模式。各个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大多数平台都会同时选择两种模式:
1)保税模式先在国外分批采购,然后运送至国内的保税仓存储(暂缓缴税),等客户下单之后再进行清关,其优势在于用户下单后可以直接发货,耗时少,并且物流成本和仓储成本较低,通常爆款产品会选择保税模式。但是若电商对商品需求把控不,容易面临货品囤积或是爆仓的风险。一般来说,保税模式需要先将商品买下运回国内,相对直接从海外发货的直邮模式来说,属于重资产供应模式;
2)直邮模式等客户下单后,商家再从海外发货,然后清关入境。直邮模式的好处在于商品种类丰富,电商资金回流速度快,没有库存积压的风险。但是直邮模式下产品运输周期长(通常需要1个月),退换货麻烦,消费体验欠佳;
3)集货模式也是在客户下单后,通过集中运货的方式清关,算得上直邮模式升级版。集货模式对海外集货仓、清关能力、多元化的干线运输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