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会说话:自1993年开始,深圳货物出口总额便一直居内地各大城市首位,进出口总额占GDP比例也一直处于高位,甚至长期超过。
旺盛需求下,外贸服务平台也随之兴起。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从电商市场主体的省份分布看,广东、上海、浙江位列前三,分别有87.22万家、52.90万家、45.99万家;从电商市场主体的城市分布看,深圳在业/存续电商主体达59.24万家,以优势位列。这也意味着中国每5家电商企业,就有1家在深圳。
一直以来,深圳以优越的营商环境、活跃的市场经济、良好的创业氛围,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企业来深落地发展。深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商发展方面,深圳是全国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09年)和国家第二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16年)成员。近年来,深圳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一是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深圳拥有消费电子、黄金珠宝、服装、眼镜等优势产业,结合活跃的技术和创新的模式,电商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深化,孕育出众多垂直领域的行业,并加速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二是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发展新引擎,成为外贸中增长快、创新活力强的板块。三是构建了以“交、信用、宣传、通关”为核心的四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为电商企业提供高效、开放、公平、共享的公共服务资源。
然而,缺乏现象级的大平台,是深圳电商的另一面,也是张晓辉评价深圳电商时提及的“相对劣势”。
“目前北京有京东,上海有拼多多,杭州有阿里,我市尚未培育出大型综合性电商平台,存在明显短板。”深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电商企业数量已达59.33万家,居全国首位,上海、广州分别为53.16万家和10.48万家,分列二三位。若从注册资本看,深圳注册资本达1000万元以上的电商企业占比仅9%,远低于北京的24%,同样不及杭州、上海和广州。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表示,深圳电商目前已形成一定的集聚发展态势,不过,围绕本土发展的电商,客观来讲较为薄弱,这种“薄弱”主要体现在没有巨头,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在国内叫得响的。这对深圳电商来说,已是一个长期的痛点。
强化措施针对性补短板
深圳电商至今无缘诞生一个现象级的电商平台,原因究竟在哪儿?业内人士也一直在探讨。
“我们对很多的电商企业进行过调研,除了企业本身卡位选择以外,外环的因素也是需要关注的。”张晓辉表示,“类似电商这种新经济,非常强调一个企业的文化基因。举个例子,类似互联网媒体集中出现在北京上海,其实有个原因的,北京有‘北漂’文化,上海有海派文化。”
张晓辉指出,北京和上海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两地的美元基金非常成熟,规模比深圳高很多,而深圳多是人民币基金。一般来说,美元基金更为激进,更会运营投资品牌,人民币基金则更谨慎,对价格更敏感。这就导致美元基金多的地区,能推动电商这些新经济企业完成从小到大的过程,快速度过困难时期。以拼多多为例,它的崛起,既有本身洞悉电商行业发展规律、成功“卡位”的因素,也有其背后投资者的重要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