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方面,我们也会花很大精力来帮助品牌。举个例子,我们把丹麦高端烘培品牌Ole&Steen带到美国市场时,首先考虑的是进驻到哪一个城市。是去纽约、华盛顿、西雅图、还是迈阿密?因为是餐饮品牌,涉及到消费者口味的地域性,需要考虑各个城市消费者潜在接受程度。
再三斟酌之后,我们选择了包容性更强的纽约。但选定了城市只是步,接下来要考虑该城市不同街道的人流密集程度,早午晚餐的人流性质、收入等。我们当时跑遍了纽约大大小小的街区,确立了门店和中央厨房的位置,确保中央厨房的餐品一小时内能送到门店,保持新鲜。
除选址外的考虑因素还包括:按纽约当地人的口味设计菜单,毕竟美国人未必爱吃欧式的open sandwich,以及根据当地消费者的偏好设计进店和用餐体验。
这些相对复杂的问题,即使是设立在海外的本土化团队,也很难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卷。所以我们建议品牌在出海前,其实可以与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又稳又准的走好每一步。
03始于价格力,忠于品牌力
今年1月,中金公司发布研报称,中国消费电器、消费电子品牌集体出海是未来3年-5年的重要趋势。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是DTC(direct-to-customer) 模式下中国品牌全球出海的佳时机。
在L Catterton看来,中国消费品在供应链端其实具备很大的优势,产业业态也已相对成熟,同时也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发现的品牌出海的破局点。
刀法:从出海标的上看,中国公司不仅面向美国,还将业务范围伸向了欧洲和东南亚,那么在未来几年内,出海标的是否会根据世界经济局势而有所变化呢?
L Catterton: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内,美国仍将是中国公司出海的一大热门地。
美国市场规模大,人均GDP高,电商渗透率也相对较高,支付、快递业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从线上渠道切入比较顺畅。相比较而言,出海欧洲很难用同样的投入,达到同样的规模。
欧洲的电商渗透率不如美国,且欧洲每个国家的市场体量较小,国家之间又存在比较大的文化、语言差异,品牌在出海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市场研究上,很容易错过佳出海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