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为筋骨,一座现代化滨海新城正在珠江口崛起。智慧城市雏形显现:刷脸可办理诸多事项,“城市大脑”实现政务信息高效共享流动。医教领域高点起步:形如“生命之钥”的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医院即将启用,暨南大学澳门校董纪念学校9月开学。
围绕方案提出建设高质量城市发展为目标,南沙提出建设成为体现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的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
“南沙山城田江海一应俱全,整个城市形态呈现出大疏大密的特征。”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表示,“南沙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正在开展未来城市试点,促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打造湾区枢纽“链”全球
南沙港,世界繁忙的港口之一。2021年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66万标箱,开辟150条外贸航线。从南沙海港大厦顶部俯瞰,潮平海阔,港区尽收眼底。极目远望,一艘艘轮船出海。
十几天前,这里迎来新的变化——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偌大的码头现场,不见人影移动,只有导引车和吊机在穿梭。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也是我们对方案提出增强南沙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的具体落实。”广州港集团董事长李益波表示,南沙已形成规模化码头集群效应,通过南沙港铁路实现江海铁多式联运,让整个南沙通江达海,链接全球。
买全球、卖全球。联通内外的优势让南沙发展跨境贸易优势凸显。目前累计有约600家企业在南沙备案开展跨境电商。以此为基础,南沙率先建设全球溯源中心,让跨境商品物流、企业、质量信息一“码”可见。这些商品已覆盖食品、消费品、汽车等全品类,共赋码1.08亿个。
货畅其流,人便其行。不断开放的南沙在国际经贸舞台上崭露头角。大湾区科学论坛会址正在规划建设,首届亚洲青年论坛落户南沙。6月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刚刚结束,7月大湾区科学论坛“名师讲堂”接踵而至。
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说,南沙将进一步融入区域和世界经济,构筑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经济合作前沿地。
制度型开放打造机制衔接高地
在南沙庆盛枢纽,被称为“港科大2.0”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在9月开学。“这两所学校是‘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关系。学生在对方校园中修读课程取得的学分获得两校认可。两校导师可以联合指导研究生、联合申请重大项目。”港科大(广州)创校校长倪明选说,南沙为推动高等教育范式改革提供了上土壤。
近年来,南沙以制度型开放为牵引,探索三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探索经验。今年4月,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成立一周年。这个由内地和香港政商学企跨界组成的“大脑”,围绕庆盛片区港式国际化社区、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等一批项目,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是机制衔接的重要一环。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非金融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广州期货交易所落户南沙……从“一张白纸”起步,南沙金融业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