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夹缝中生长的拼多多之所以能完成奇袭,一是抓住消费升级进程中出现空白的低消费市场,二是社媒营销+低价补贴的双重效应共同改变了这片市场的流向。
那么放眼海外市场,拼多多还能恰逢同样的机遇吗?
对于在跨境赛道还十分青涩的拼多多而言,流量获取无疑是重关重要的一环。在国内,微信流量可以说是拼多多的核心制胜点,而将同一套社交引流玩法复制到国外却没那么简单。
纵观海外目前为强势的社媒巨头,当属Facebook和TikTok。
之于商家和平台而言,月活近30亿的Facebook是当下热门的宣传工具, 可以根据用户特性进行推送。而TikTok作为后起之秀,爆发式增长的流量也使之成为新晋营销圣地。
然而,海外社媒引流也面临着高昂的流量成本。比如美版拼多多Wish通过在Facebook投放广告,以好友拼单的模式吸引客源,而这在助其引流的同时也带来了巨额营销费用,业绩亏损口子越撕越大。
尽管TikTok的流量成本更低,但是其作为短视频平台,无法作为拼多多充分施展社交团购策略的阵地。且由于其社交娱乐属性较强,变现能力薄弱也成为大的弊端。
而另一方面,拼多多赖以崛起的低价+补贴打法,早已被Wish等拼式平台运用得炉火纯青,如今才赶到战场的拼多多,显然已被它们的先发优势远远甩在后头。
虽然拼多多在牢牢把控着极大的话语权,但在海外尚缺乏度和认可度。不仅如此,海内外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之于海外消费者,产品品质及体验的双重满足是其购物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且更倾向于选择以亚马逊为首的更为成熟、主流的电商平台。而以低价为卖点的拼多多,很可能也会面临着同Wish相似的口碑崩坏、缺乏用户粘性的境地,难以大限度发挥其打法逻辑。
以低价补贴模式见长的拼多多,贯彻的是“以货为本”的战术,弱化品牌效益的搭建。不过现如今,海外拼多多们已迈过一味追求暴力卖货玩法的阶段,试图通过迎合品牌化的热潮获取长足发展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