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开拓新渠道,数字化转型是大方向。联合利华、雅诗兰黛集团、LVMH集团、资生堂集团纷纷将数字化摆在了首要位置。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国际巨头而言,重新打造一个百亿的品牌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如品牌老化、产品老化等问题,而数字化转型或将成为其“良药”。
比如,成立于1929年联合利华就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以达到提高业绩的目标。今年4月,联合利华任命Conny Braams为首席数字和商业官。与此前设立的首席营销官不同,Conny Braams履新的首席数字和商务官是联合利华的新岗位,主要负责联合利华的数字化转型、全球营销和客户开发,以大限度地利用增长机会。
再如,前文提及的丝芙兰设立全球首席数字官一职。其当时在任丝芙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tin Brok曾就此表示,“为了在新的全渠道环境中取得成功,我们现在需要进一步加快数字能力的部署,明确如何创造佳的独特用户体验方法。”
另一方面,未来,集团权利将下放,地方自主权或将增强。麦青认为,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美妆巨头会更加注重中国本土市场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并加大对中国市场进行独立的产品开发。
杭州绚彩品牌管理公司总经理钱琦也表示,国际美妆巨头对于中国市场投入只会越来越大,中国具有国外市场不具备的优势,就是电商十分发达。但同时,部分国际巨头的中国区市场归亚太地区管,这也造成了本土化程度不高、决策迟缓等问题。
对此,麦青指出,过往美妆巨头一般会把总部放在欧美,把中国市场作为一个渠道或是区域办事处,但当下新变化会反逼美妆巨头把部分职能切割出来,还回到区域市场,让区域市场自己主动进行战略选择以及从头到尾的管理。
她坦言,“美妆巨头甚至会独立的从头到尾做系统性的管理工作,这在过往是不可想象的。”没有想象中的“口红效应”,当钱包变薄,年轻人的潮玩消费开始回归理性。
泡泡玛特昨日发布的中报“叫好不叫座”:2022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23.59亿元,同比增长33.1%,但赚钱光环也在减弱,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3.76亿元,同比下降13.5%。
这份成绩单原本可以更好看。
根据此前官方披露的数据,一季度中国大陆零售店业务营收增长75%-80%,与去年上半年增速相当。在昨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还透露,今年一季度,有两个月业务实现超过的增长。二季度疫情的连续冲击,使得上半年零售店渠道营收终仅增长32.5%。
疫情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不同渠道的表现开始走向分化。从来看,零售店、线上渠道仍在增长,但机器人商店和批发业务掉转直下,相关营收分别同比下滑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