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起起伏伏是常事,久经商场的老板已经习惯了。但真正让他们头疼的,则是大学毕业的孩子不愿接手工厂和家族事业。孩子有孩子的理想,企业家有企业家的打算,双方很难达成一致。
“他(指孩子)就想去当警察,他说当警察比开超市好。”青岛一家规模上亿的零售商老板已经50多岁,他因晚生孩子,等孩子学成归来,他想功成身退时,却发现孩子不愿意接班。
一家青岛海鲜工厂,老板有2个女儿,大女儿的梦想是当调香师,对父亲的产业并不感兴趣。一家慈溪电熨斗工厂,儿子一直在海外生活,直到父亲意外去世,才迫不得已回国接手企业。
产业带企业以家族血缘传承为主,大多数人无法接受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这种情况把上了年纪的工厂老板们逼进两难境地:身体和精力无法再支持高强度工作,但一摊子事业又无人继承。
0345°倔强人生如何破局?
中国有200多个产业带,每个产业带生产单一品类产品,供应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它们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蚂蚁雄兵,也是电商和品牌的蓄水池。
回头来看,人们熟悉的美的、安踏、波司登等品牌,都诞生和成长于产业带。而在的产业带,是否还有这种蚂蚁变大象的可能性?
亿邦动力走访全国三十多个产业带,发现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但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性。机会和可能性,都是挤出来的,对想要成就行业头部的产业带企业尤其如此。
产品竞争、人才匮乏、二代接班等问题,终究困不住头脑灵活的生意人。这几年,这些难题慢慢找到一些破局点,也出现一些代表性企业。
价格战的根源在于产品差异化不大。如果做不到底层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企业也能从四个方向突围,分别是产品质量(性价比)、产品设计、产品微技术创新以及渠道运营。
以慈溪和顺德的小家电为例,品牌度拼不过小米和美的,但产业带企业可以从性价比下手,毕竟中国市场体量大层次丰富,大部分消费者总是愿意花少的钱购买到优质的产品。他们只要深耕供应链,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开模、设计,每一道生产环节做好质量把关,且压缩成本至低,以规模取胜,薄利多销,这都是很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