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2年的洋码头,如今到底怎么了?
在“致洋码头平台全球买手”的公开信中,曾碧波指出了洋码头如今的“内忧外患”:外部环境受疫情影响,各个国际进口快递的国际航班运能减少,口岸清关时效拉长,整体时效链路时效拉长后,买手的资金结算回笼也受到严重影响,用户等待时间拉长后,订单取消率也比以前更高,由此导致洋码头业务持续下滑。
而在内部,洋码头进行平台合规改造,在去年拆除红筹(海外)架构后,对过去高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违规行为进行了调整和整顿。5月1号,洋码头也将平台的资金结算系统重新改造和切割,全部委托给有资质的支付机构,以及全部在境外结算。
据洋码头称,疫情影响之下,为稳住平台上的交易,公司拿出自身经营资金以确保买手订单资金得到及时的结算和回款,但这进一步导致公司现金流状况恶化,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外部连锁反应。
曾碧波表示:“目前大的挑战是在卖家平台,他们失去了对平台的信心和信任,如果平台卖家不去经营,那么平台业务就会萎缩,这是大的困境。”
曾碧波告诉记者,平台的当务之急是恢复那些正规经营的卖家的信任,把业务稳定住,把业务恢复好。然而在买手端,恢复曾经的信任恐怕有些难度。据戴文所说,他所在的商家群中有超过两百人,大家都有着类似的遭遇。而仍在平台经营的买手,也透露出些许无奈,“只有继续直播,才有可能拿回之前的货款。
在公开信中,曾碧波表示,对于历史遗留的债务,洋码头公司不会赖账,他个人也不会随意跑路。对于沉淀了12年的平台,曾碧波还是觉得,完全扔掉有些太可惜了。
“近我谈了大量公司,希望引进更大的平台把洋码头做一些资产的并购重组,并购以后,历史的遗留债务问题、平台商户以往的资金结算问题,都有望得到比较有序的解决。”曾碧波说。
曾经的风光无限到的举步维艰,洋码头的现状不禁令人唏嘘。回想2010年,洋码头刚刚成立,在跨境进口中,还属先行者。
根据洋码头披露的数据,时期,该平台拥有认证买手超8万名,覆盖全球六大洲83个国家,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洋码头曾表示,自己是“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里唯一且首家获得全年盈利的独立跨境电商企业”。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洋码头自建官方物流贝海国际,以更快速、稳定的物流配送获得了更高的用户满意度。到2014年底,洋码头的全球中心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赶上跨境电商的红利迅速扩大规模,而彼时阿里、京东等大厂的跨境进口业务才刚刚起步。
但此后大量资本涌入,竞争加剧,不再是洋码头一家独大。2016年,洋码头C轮融资被搁置,曾碧波曾表示,互联网巨头涌入跨境电商影响了机构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