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关店、降价
疫情带来的客流骤降和租金增长形成了强烈的反比,这让极度依赖门店客流的外资消费品牌陷入增长困境。
嗨特购COO赵蓬告诉36氪:“商场租金每年都递增,而疫情情况下销售不能增长的品牌,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基本在用2022年打折的流量,交付2019年的租金,性价比超低。”
与此同时,国产品牌的崛起也为之带来了紧迫感。赵蓬表示,中国Z世代消费者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强,对国货的偏好度也更加明显。
但外资品牌想要洞察国潮和背后的消费动机,并非易事。此前,阿迪达斯CEO罗斯德曾表示“我们不够了解消费者,所以我们为那些做得更好的中国竞争商家们留下了空间”“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有一种‘中国的感觉’”。
“国潮”影响下,阿迪、耐克的热度逐渐被李宁、安踏代替,尤其是安踏集团近日发布的财报显示,其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体量已经超越耐克中国和阿迪达斯中国。需要注意的是,耐克的财报数据618大促,也未包括匡威的销售额
但运动鞋服品牌的现状不是孤例,购物中心常见的外资品牌几乎陷入同样的困境。
即使是“舶来品”咖啡行业,称霸中国市场多年的“老大哥”星巴克也不再是消费者的唯一选择。以“挑战者”姿态闯入的瑞幸,门店数已超过星巴克,和星巴克在营收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同时,受疫情影响,星巴克在中国的下滑态势还在继续。据星巴克近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国市场营收仅5.4亿美元,同比下滑40%以上;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44%,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而那些凭借“个性化”在中国市场一度风头无俩的品牌们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以去logo化、去除繁杂设计,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渗透速度曾远超欧洲十倍,如今也不得不面临“国产替代”的危机——名创优品、NOME和OCE等后来者在各大购物中心对之形成了围剿。
除了产品功能的替代,以及价格上更具优势,营销也是上述众多品牌的制胜妙招。正如赵蓬所言,“国货在营销能力上更适合中国人的胃,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让年轻人更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