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7年来,中关村率先启动多项试点,立足中关村软件园,北京推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的国际互认,试点数据跨境流动,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探索建立以软件实名认证、数据产地标签识别为基础的监管体系。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的创业投资集聚区、数字贸易发展引领区格局正在形成。
即便在2021年疫情期间,北京服务业增长依然可圈可点。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服务贸易开放高峰论坛上介绍,2021年北京市服务业增长值接近3.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1.7%;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385.1亿美元,增长13.7%。
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北京服务贸易?陈吉宁表示,北京将更加突出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贸易制度体系,提升“北京服务”国际影响力。还将更加突出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引擎作用,促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城市,建设数字贸易港等。
服务贸易发展正呈现诸多新特点
服务贸易作为经济学概念,由OECD在1972年正式提出,目前已成为各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加快推进,服务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不可分离、不可跨境提供的局限正在被不断打破,服务业进入了既可贸易又可分工的时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王安顺在服务贸易开放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
在王安顺看来,当前服务贸易发展呈现以下4个新特点。
一是新业态不断催生,正从动力、内容、主体和方式等面重塑全球贸易,使之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
二是制造与服务加快融合,生产性服务快速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三是深度影响甚至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传统的产业分工与布局边界被打破,跨国公司强化对服务增值环节的投入,贸易结构向高端服务快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