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月份,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7.3万亿,创下了历史新高,特别是出口增长14.2%,这证明其他国家对中国出口存在不小的依赖度,像俄乌战争所导致的欧洲企业能源危机,也让一部分订单和投资转移来了中国,这个寒冷的冬天,欧洲人过冬恐怕需要中国大卖家的大力支持了。
那作为微观个体,在跨境电商这个赛道里,除了做精品,我们还要注意几点。
,跨境业务的利润与外汇结算高度相关,特别是在人民币正在贬值的趋势下,要做好结汇的日期,对于营收较大的跨境卖家来说,可以运用外汇套期保值规避汇率波动出现的风险、减少汇兑损失、控制经营风险,保证基本盈利的那部分。
第二,不要讲究“变通”,尽量做到合规化,避免国外监管方和平台有理由来找麻烦。
第三,多元化,也就是多平台布局,不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防止平台和监管真的找上门了,不至于鸡蛋都碎掉。
第四,精细化,随着成本优势不再明显,运营成本成了“降本增效”的主战场,特别是要懂得数字化的营销运营,国内外的消费者习惯和规则都不一样,一定要用数据来指导你的经营。
第五、整合资源,找对伙伴,在跨境业务中,没有哪家企业是一个人搞定生产、销售、建站、店铺运营、引流推广、支付、运输存储、海关报关所有的流程,这些都是借助于合作伙伴的帮助。
在寒冷的冬天里,我们一定需要去回头审视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哪里?把优势的保留强化,把劣势的交给合作伙伴去负责,跟他们抱团取暖,一起把蛋糕做得更大。2017年,马云在一封致投资者的信中写下了这样的希冀:“到2036年,阿里将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
而追溯到更早之前的2014年,双十一大促激战正酣,滚动的GMV簇拥着阿里向前拥抱更多的可能性,彼时的马云立下了“十年之内,阿里将有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的豪言壮语。
转眼间时间的指针已经来到了2022年,电商帝国构筑二十余年的阿里,目前已坐拥13亿“信徒”。而据新鲜出炉的第二季度财报,阿里国际商业收入为154.5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7%。
约定的期限悄然而至,然而如今的阿里想要实现当初绘制的蓝图,仍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风云涌动的国内电商江湖,京东、拼多多两相夹击,抖音、快手伺机搅局。腹背受敌的阿里巴巴褪去昔日高增长神话,在流量触顶的困局中守望新故事的契机。
很显然,出海成为那条跃动着希望之光的通道。不过阿里作为国内电商出海鼻祖,久攻不下的海外版图素来是其一大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