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Costco内地首店亮相上海闵行,火爆异常:开业不到3小时,便因**爆棚门店而被迫停业。事后Costco股价2天狂涨560亿人民币,且3天内会员注册人数超过10万,37天吸引会员数多达30万,*新了Costco成立35年的记录。
就像黑夜中的***,Costco的开门红点亮了仓储会员店的赛道,瞥到光明前景的先行者们跟进并尝到了甜头:
2020年10月1日,第一家盒马X会员店开业,开业仅两个月便宣告盈利。
连沉寂多年的山姆也加速开店。截至22年年底,山姆已在全国25个城市开设了42家门店,近两年的开店速度是过往23年复合增速的5倍不止。母公司沃尔玛也在其2021财年财报中特别提及,山姆会员商店销售强劲带动中国业务,双位数增长抵消了大卖场的疲软销售。
就像滚雪球,业绩的正向反馈带来了更多的入局和扩张。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仓储会员店赛道上的玩家至少有11家,其中,2021年至2022年3月底,新开仓储会员店超过100个。
另一个版本是,中国仓储会员店的第一波“开店潮”发生在1996年,引爆者是山姆。
1996年8月12日,山姆在深圳开了中国第一家仓储会员店,开业头3天,营业额超过250万元,创下了深圳当时的零售记录。随后,万客隆、麦德龙、普尔斯马特等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这波热浪后来因为“水土不服”而匆匆“退潮”。有分析指出,在国外,会员制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 万美元后产生的,目标消费群体是有房有车有娃且工作忙碌的中产阶级,他们通常会驱车到店,一次性购入能满足家庭一段时间内使用需求的足量商品。
因此,收入水平、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需求、私家车保有量等是刚需条件,但在彼时的中国并不具备,就像没有土壤的种子,先行者们的结局无外乎关店或转型大卖场,只有山姆活了下来,但也进入了休眠期,从1996年到2019年的23年间,仅开了26家店。
转折点发生在2019年。2019年底,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私家车保有量冲破2亿辆,加上2016年全面放开的二胎政策相关影响开始显现,2019年,二孩占出生人口比例高达57%,家庭消费需求被进一步激发。而2019年也正是第一个故事——以Costco为代表的仓储会员店爆红中国的那年。
会员费是核心收入,商品是核心手段。作为仓储会员店的样板,Costco标榜“不靠商品,靠会员”。这一点要成立,有个关键:会员费在净利润中应保持**的高位占比。这就要求商品销售毛利率要足够低,低到能让消费者看到明明白白的实惠、提前掏了会员费,但又能覆盖住营运成本。
这个逻辑也可以从Costco历年财报得到印证。
2018年及以前,Costco会员费收入不仅贡献了全部净利润,还覆盖了一些其他费用,2018年后,这个占比虽有所下降,但仍为其核心构成:2020年为88%,2021年为77%。
与此同时,毛利率水平****。国内超市的毛利率水平(主要A股上市的超市毛利率平均值)基本在20%以上,沃尔玛超市的毛利率则高达24%-25%,而Costco的毛利率常年保持在1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