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赛恒实业有限公司属北京博瑞双杰新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办事处 |
一、产品特点
1、早强、高强、设备安装完毕一天即可运行生产
2、高流态、不泌水、防锈蚀
3、复合膨胀双重效应,定位
4、按正确的灌浆施工工艺能达到90%的我公司在桥梁工程施工中,针对传统的预应力管道灌浆材料及灌浆工艺造成的管道内浆体不饱满、不密实的问题,通过试验室试验、施工现场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应用研究,在施工中采用了中冶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出現以及光学技术的发展,开始将数学及光学技术应用于表面形貌的测量,定性的来用某参数来反央物体的表面形貌,从而描述物体的表面特征。光学技术的应用使得非接触测量成为现实,如l958年前苏联研制的MNN-4型千涉显微镜,此后的双?集轮廓仪、扫描探针显徴镜(SPM)、描电子显徴镜法(SEM)等,再结合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图象分析及数字处理技术等,対表面形貌的研究已开始转向3D表面测量的分析和实验研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生产的CAS高性能灌浆材料,并辅以真空灌浆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几个工程的实施,我们深入了解并高度认可了表面修补法。主要用于对承载能力无影响的表面裂缝,大面积细裂缝以及防渗补漏的处理。主要有表面涂抹水泥砂浆、表面涂抹环氣胶泥、环氣粘贴玻璃法、表面凿抽嵌补法和表面贴条法等。内部修补法。.主要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及有防水、防渗要求的深层裂缝及内部缺陷的修补。其最有效的方法是灌浆。用压力设各将浆材压入构件的裂缝及内部缺陷,充填其空隙,浆材凝结硬化后,其补强加固、防渗堵漏,并恢复结构整体性作用,包括水泥權浆和化学灌浆。该新型灌浆材料的技术特性,同时完善了真空灌浆工艺技术,为预应力结构灌浆的饱满性、密实度及耐久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提高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整体质量,经总结形成了该工法。有效承载面(EBA)
1、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灌浆前应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查批准。
2)灌浆施工前应准备搅拌机具、灌浆设备、模板及养护物品。
3)模板支护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中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二次灌浆时,模板利用碳纤维材料进行加固补强,按照加固目的可划分为以下几种加固方式:受弯加固补强:碳纤维材料粘贴于梁、板等受弯构件的受拉边,使碳纤维材料承受拉力,提高构件的受弯承载力,纤维方向应与构件轴向一致:受剪加固补强:采用封闭式粘贴碳(纤维环包加固构件)、U形粘贴或侧面粘贴碳纤维对梁、柱构件进行受剪加固,纤维方向宜与构件轴线方向垂直;抗震加固:采用封闭式粘贴碳纤维形成约束混凝土对柱进行抗震加固,纤维方向应与柱轴线方向垂直,其它加固形式:碳纤维还可粘贴于砖墙表面,提高砖墙的受力性能等。各种加固方法中,碳纤维加固构件的受力机理不尽相同,但构件受荷时碳纤维均承受拉力,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碳纤维材料抗拉强度、弹性模量高的特点,达到对构件加固补强的目的。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宜控制在100mm左右;模板顶部标高应不低于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
5)混凝土结构改造加固时,模板支护应留有足够的灌浆孔及排气孔,灌浆孔的孔径不小于50mm,间距不超过1000mm主梁裂缝是混凝土斜拉桥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和营运安全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由于混凝土斜拉桥构造和受力的复杂性,其裂缝的分布形式和成因更为复杂,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还比较少。箱梁顶板纵向裂缝、横隔梁裂缝和跨中无索区的底板、腹板裂缝是混凝土斜拉桥主梁最常见的裂缝形式。其中,顶板纵向裂缝和横隔梁裂缝主要是由竖向温度梯度效应引起的,而跨中无索区的底板和腹板裂缝是主梁在各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灌浆孔与排气孔应高于孔洞最高点50mm。
2、拌合
1)水泥基灌浆材料拌合时,应按照产品要求的用水量加水。
2) 2)水泥基灌浆材料宜采用机械拌合。拌合时宜先加入2/3的水拌合约3分钟然后加入剩余水量拌合直至均匀。若生产厂家对产品有具体拌合要求,应按其要求进行拌合。
3) 拌合地点宜靠近灌浆地点。
3、地脚螺栓锚固灌浆
1) 锚固地脚螺栓施工工艺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2) 地脚螺栓成孔时,螺栓孔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5mm,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5°。
2)螺栓孔壁应粗糙,应将孔内清理干净,不得有浮灰、油污等杂质,灌浆前用水浸泡8~12h,清除孔内积水。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措施预热,温度保持在10℃以上。
3) 灌浆前应清除地脚螺栓表面的油污和铁锈。
4 4)将拌合好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灌入螺栓孔内,可根据需要调整螺栓的位置。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可适当插捣,灌浆结束后不得再次调整螺栓。
5) 孔内灌浆层上表面宜低于基础混凝土表面50mm左右。
4、二次灌浆
1)二次灌浆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灌浆方法。工艺流程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2)灌浆前,应将与灌浆材料接触的设备底板和混凝土基础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有松动的碎石、浮浆、浮灰、油污、蜡质等。灌浆前24h,基础混凝土表面应充分润湿,灌浆前1h,清除积水。
3)二次灌浆时,应从一侧进行灌浆,直至从另一侧溢出为止,不得从相对两侧同时进行灌浆。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4)轨道基础或灌浆距离较长时,视实际工程情况可分段施工。
5)在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必要时可采用灌浆助推器沿浆体流动方向的底部推动灌浆材料,严禁从灌浆层的中、上部推动。
5、混凝土结构改造和加固灌浆
1) 水泥基灌浆材料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应充分凿毛。
2) 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应剔除酥松的混凝土并露出钢筋,将修补区域边缘切成垂直形状,深度不小于20mm。
2) 灌浆前应清除所有的碎石、粉尘或其它杂物,并湿润基层混凝土表面。
3) 将拌合均匀的灌浆材料灌入模板中并适当敲击模板。
4) 灌浆层厚度大于150mm时,应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6、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
灌浆料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