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土壤以腐殖土、堆肥、干树皮、泥炭、木屑等为好,土壤水分以40—70%为宜,过于干燥的土壤需装设水喷淋器。土壤处置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运行费用低、除臭效果好、维护管理方便等,在土壤上还可种植花草进行绿化。其不足是占地多,不适合多暴雨、多雪地区,土壤还需定期更换。
与土壤法类似的生物滤床法,是一种优化的土壤处理工艺,将收集的臭气先经过加湿处理,再进人土壤滤床,以强化除臭能力,是一种新型生态除臭工艺。
生物滤池法
是目前研究多、工艺成熟、应用广泛的生物除臭方法。它包括增湿器和生物处理装置两部分。由引风机收集的臭气经增湿器预处理(有的预处理还包括温度调节、去除颗粒物质等)后进人生物处理装置,气体中的污染物从气相扩散到填料外层的水膜,溶解于水膜中的有机污染物进一步扩散到填料内层长满微生物的生物膜内,进而被生物膜内的微生物捕获、吸收,并作为其代谢过程中的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终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排出。
生物除臭
指微生物将臭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或转化为无害或低危害物质的过程。主要方法有:生物过滤、土法、填料塔生物除臭等。
生物滤池操作简便、无需维护,无需专人管理,无需日常维护,管理方便,运行费用极低。可24小时连续运行,且也适合于间断运行。自动控制、全自动运行,由PLC全自动控制可远程或就地两种控制,并有手动和自动两种自控模式。工艺运行按PLC设置实现完全自动,运行稳定,无人管理。运行能耗少,由于本填料良好的保湿性能,喷淋水间歇运行,因此水的消耗量少。填料本身耐生物腐蚀,填料本身没有损耗,可长期稳定运行。
生物滤池的填料层是具有吸附性的有机滤料(如腐殖土、堆肥、干树皮、木渣、果壳、贝壳等)。该法已在国内不少污水厂除臭工艺中得到应用。
生物滴滤塔法
生物滴滤塔主体为填充塔,内有一层或多层惰性无机填料(比表面积大的塑料、半软性塑料、多孔陶瓷、高分子材料、硅酸盐材料等),填料表面是由微生物形成的几毫米厚的生物膜,含可溶性无机营养液的液体从塔上方均匀地喷洒在填料上,液体自上向下流动,然后由塔底排出并循环利用。有机废气由塔底进人生物滴滤塔,在上升的过程中与润湿的生物膜接触而被净化,净化后的气体由塔顶排出。
污水除臭已经成为现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很多时候,走在一些大街小巷都会闻到一些不的异味,严重影响着大家的心情,已建或新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周围往往都有人口密集的居民生活区或公共活动区,但多数已建污水处理厂没有除臭措施或除臭设施不完善,建设污水处理厂的除臭系统势在必行。
污水处理过程的臭气产生源主要分为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研究表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源主要分布在进水预处理区(进水泵房、格栅、沉砂池和厌氧水解池)以及生物反
化学除臭法
化学除臭法是利用化学介质(NaOH、NaCl或NaClO)与H2S、NH3等无机类致臭成分进行反应,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该法对H2S、NH3等的吸收比较彻底,速度快,但对硫醇、挥发性脂肪酸或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去除比较困难,不能保证完全消除异味。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除臭系统包括臭气收集和臭气处理两部分。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臭气宜密闭收集、集中或分散处理;所有需采取除臭措施的构筑物均应加盖,无需经常维护的构筑物采用轻质材料整体固定封闭,需要经常维护的构筑物宜采用局部活动式的封闭方式,并尽量缩小封闭空间。新建污水处理厂敞开构筑物需加盖,并设置吸风管,收集臭气。大空间辅以诱导风机,以确保收集效果。
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产生的臭气量,应根据各处理构筑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例如,根据水的表面积确定臭气量;构筑物整体加盖时,可根据空间容积确定臭气量;水池池面局部加盖时,可根据开口面积和风速确定臭气量;根据设备台数确定臭气量等。污水处理厂加盖构筑物臭气量大都以换气次数为依据计算。
除臭工艺
除臭工艺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初采用的水洗法逐步发展到效果较好的微生物脱臭法。
物理法
物理法中常用的效果比较好的是大气稀释法和吸附法。
大气稀释法
将恶臭气体由烟囱排向大气,通过大气的稀释扩散以及氧化反应,使其浓度降低,以保证下风向和臭气发生源附近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不受恶臭的危害。此法主要适用于臭气浓度比较低的工业恶臭处理。
活性炭吸附除臭法
活性炭吸附除臭法是利用活性炭能吸附臭气中致臭物质的特点,在吸附塔内设置各种不同性质的活性炭,致臭物质和各种活性炭接触后,排出吸附塔,达到脱臭的目的。活性炭达到饱和后,需通过热空气、蒸汽或NaOH浸没进行再生或替换。活性炭的再生与替换价格较昂贵、劳动强度大且再生后的活性炭吸附能力降低。
在适宜的环境下,将恶臭气体通过生物除臭滤池装置,气体中的污染物被其中的微生物迅速大量摄取,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将恶臭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简单无机物,而得以净化。生物除臭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