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内部审核 ?13个内审技巧,质量管理者必看 !(上)

如何做好内部审核 ?13个内审技巧,质量管理者必看 !(上)

发布商家
中承国际认证(湖北)有限公司
联系人
宋经理(先生)
职位
经理
手机
15623755573

导 读


怎样才能令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更加有效?相信很多质量人都曾思考过的问题。


下面,宋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总结。其中提出的13条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参考。



对管理体系要做到内审的理解


如果我们把工厂当作一个人,那么内审就是针对公司管理体系展开的一个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的过程——找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加以改善。


与外审结合起来,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公司的管理体系当作一件产品,那么它在运行中,也会出现不良与异常,因为外界与内在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它们会造成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也会对体系的运行产生变异。


体系的内审就是找到体系的不良与不良发生的原因,并加以纠正、改善,做出纠正预防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最终目的。


做内审最容易犯的错误



一年一次的内审,全厂龙卷风式的一次过。整个公司、所有部门、整个体系进行一次大扫除。走过场,往往很难发现问题。就好像人吃多了,就会消化不良。


很多公司的内审主要目的其实只是为了应付外审而不得已为之。很多工厂做内审也是敷衍了事,找不到管理体系的真正问题所在。有时即便找到问题原因,却很少有人跟进,所有东西还是停留在发现问题阶段.


传统的内部审核流程


1、制定审核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日期、内审人员、日程安排)

2、制定审核检查表(很多公司没有对审核检查进行更新,而是沿用以前的检查表)

3、按计划执行审查(执行内部审核、查、看、问、记)

4、审核结果汇总(召开末次会议、进行结果的汇总)

5、管理评审(审核结果评估、提出改善意见)

6、会议决议(定案、决定改善措施、纠正预防措施、负责人、改善计划等)

7、结果跟进(改善措施的效果跟进、结案)


内审十三法则



1、确定内审的目的

除了应付外审的要求之外,还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性及体系整改目标、部门整改目标、流程整改目标。

毕竟组织一次内审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的,要尽量使它的效能最大化,并且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找到真正的不足之处。

比如:觉得自己的装配车间近期合格率直线下滑,我们可以通过内部审核找到它下滑的原因。一些流程走得不顺,效率不佳,我们也可以进行内部调查、测试、审核,找出不顺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要让相关人员知道,内审不是找谁的茬,是要找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正,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


2、 审核的范围

可以是整个公司、整个体系,也可以是一个部门、一个流程,甚至一个产品的品质控制过程。这些均可以根据内审目的而定。


3、审核依据

除了之前的传统体系要求外,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要求,如:最高管理者的要求、管理者代表的要求、部门负责人的要求。即是与内审的目的相一致。


4、审核前的调查

在审核开始之前主导内审的人员要针对审核的目的与要求,做一些调查与信息的收集,这个在传统内审中是没有的,收集的内容包括:部门内部的绩效表现、人员的调查、负责人的自评、内部人员自评、部门与部门之间互评、日常运行情况。

主要目的是使体系内部问题得到初步呈现,了解体系运行中的相关人员对体系运作中的一个感受与评价。

这样使后期内审更加有针对性与目的性,效果会更好。这个可以在内审之前的日常管理与进行中积累收集,也可以集体调查收集。


5、制定内审计划

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日期、内审人员、任务安排、日程安排。使审核工作得到具体的书面上的呈现。

人气
53
发布时间
2023-11-26 03:41
所属行业
管理体系认证
编号
40403616
我公司的其他供应信息
相关质量管理产品
15623755573 立即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