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白蚁、乳白蚁、土白蚁和大白蚁等的有翅成虫分飞落地后,雄虫即追逐雌虫,或者在追逐中蜕去四翅,但有些木白蚁科的白蚁,如截头堆砂白蚁、长颚堆砂白蚁,有翅成虫分飞落地后,没有雌雄跟踪追逐现象发生,配对饲养准确率较差。
黑翅土白蚁配对的第一天就开始交尾,一般在晚上9时至10时左右,交尾时脱翅雌、雄虫互砥或转圈追逐,约两分钟。脱翅雌、雄虫腹末端相互接触,并有轻微的收缩颤动,交尾过程约1-2分钟。结束后,脱翅雄虫又接着砥脱翅雌虫腹部,或其他部位,再追逐一会即分开活动。交尾可重复进行。台湾乳白蚁配对后有些在第一天开始交配,其他则在第一天后交配,交配时间一般在白天,尤其多在上午,交配过程约经历1分钟。它们和睦相处,终生相随。
白蚁巢群一般在建立之初的产卵是一粒一粒产出。据观察,黑翅土白蚁脱翅雌虫要产卵时,常被脱翅雄虫围绕并砥其腹部和头部,脱翅雄虫静止不动,腹部鼓胀,头低伏,胸部稍高并翘起尾部,不停的收缩振动。卵快产出时,胸部隆起,腹部末端慢慢低伏,上下有力收缩颤动,渐将卵粒排出。有的脱翅雌虫在卵还未完全产出时便拖着卵四处活动,与蛮蠊相似;也有由于产出的卵粒较粘,多粘挂在尾部,不易掉落,以后多由脱翅雄虫或工蚁衔下并呈堆放置。
巢群壮大发展后,脱翅雌虫的卵巢膨胀,卵巢内的卵巢管数逐年增加,开始发育为大腹蚁后,这时台湾乳白蚁的蚁后是将卵成堆产下。作者于1980年夏,协助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拍摄《白蚁王国》时,显微镜观察了一个黑翅土白蚁大腹蚁后的产卵活动,产卵是连续不断一粒一粒产出,分批成堆落下,其过程是先从生殖孔内排出一滴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悬吊在生殖孔口处,随着蚁后的蠕动,一粒一粒的卵从生殖孔内排出并进入粘稠状液之中,或与它粘合一起,待卵粒具一定数量,其重量大于粘附力后,自动落下,好似将卵成堆产出一样。
未经交配的脱翅雌虫产出的卵粒不能孵化。但经过交尾的脱翅雌虫,精子可在体内生存较长时间,在这期间能继续起受精作用。作者(1994年)曾把群体年龄为7个月的黑胸散白蚁群体中脱翅雄虫取出,在取出后的2年中未产生补充型蚁王相配,但产出的卵粒仍可孵化。在台湾乳白蚁新建的群体中,脱翅成虫死亡一个多月以后,脱翅雌虫所产的卵,其坯胎发育仍然完全。补充型生殖蚁的情况则与原始型不一样,有人在研究黑胸散白蚁时观察到在没有补充型蚁王存在的情况下,单独的补充型蚁后也能产卵,所产的卵也能孵出幼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