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物流展|第23届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CeMAT ASIA)物料搬运、自动化技术、运输系统、物流的国际盛会时间:2023年10月24日-10月27日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主办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同期举办上海国际工业零部件及分承包展览会(ISA)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ASIA)亚洲国际高空作业机械展览会(APEX)上海国际压缩机及设备展览会(ComVac)上海国际重型机械装备展览会(HeavyMachinery)亚洲国际冷链设备及技术展览会(CCA)展会介绍亚洲物料搬运和物流技术行业 具 规 模 的国际 展 会 之 一,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简称亚洲物流展)自200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2届,作为德国汉诺威全球工业系列展的一员,CeMAT ASIA始终秉承德国汉诺威展会科技、创新及服务的先进理念,立足中国市场,为各展商提供高端展示平台。
CeMAT ASIA 2023:带着22年的积淀,重新起航亚太地区的年度工业盛会——第23届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简称:亚洲物流展)将于10月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启。
展会将以“智慧物流”为系列主题,展示智能制造的创新成果,联合打造横跨各领域的大工业平台。
制造业供应链赛道的进阶与演变|“物流+制造”专题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全渠道发展、全球化扩张、智能化升级的巨大变革,同时面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巨大挑战。
准时达基于多年在制造业供应链领域积累的全方位资源及能力,借助科技手段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固化为信息系统,凭借全球化服务网络与化人才团队,助力制造企业供应链升级,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随着各种因素造成的市场不确定性逐渐增强,数字化、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快落地应用,以及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制造企业供应链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物流痛点问题进一步凸显,找到一体化、端到端的高效解决方案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
但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生产更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而并非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能力,因此,与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商携手并进,成为当前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准时达 C2M2C 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全景图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准时达”)是富士康科技集团授权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准时达服务全球超过1000家品牌商、超过3000家3C零组件厂商及相关企业,可以提供从原材料采购端到工厂制造,再到终端消费环节(C2M2C)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解决方案。
凭借近20年的精益供应链管理经验、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科技型管理平台,准时达与制造企业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供应链领域的佼佼者,近日,长城战略咨询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准时达再次荣膺“2020年中国独角兽企业”,这也证明准时达在供应链与物流领域实践经验受到业界认可。
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准时达CTO吕台欣先生,请他结合准时达的发展,从市场需求、技术变革、行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对制造业供应链升级给出了很多见解。
吕台欣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CTO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全 球化的供应链场景,海外 市场销售模式的变革,让 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全球 化供应链服务的需求正在 快速增加。
记者:就您观察,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面临哪些挑战?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吕台欣:制造业涉及面广,我主要从准时达聚焦的泛电子行业的情况来分析。
近年来,我国电子行业迅猛发展,供应链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一是市场需求波动大,造成生产的波峰波谷起伏大。
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逐渐普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率不断加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需求波动幅度越来越大,淡旺季需求相差5倍、10倍甚至更多。
与此同时,影响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极其复杂,根本无法对市场需求做出预测。
而一部手机包含几百个零部件,任何一个零部件无法保障供应就会造成产线停摆。
这无疑对制造企业的需求预测能力、供应链精细化管理能力与物流及时响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全球买,全球卖,而且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不仅是电子产业,其它很多细分领域的产业也早已形成了全球化发展格局。
很多原材料、零部件由海外供应商提供,低附加值的生产工厂向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成品销售由本土国家向全球市场扩展。
全球化,意味着供应链链条进一步拉长,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从销售商传递到制造商,再传递到上游原材料厂商,供应链信息传递和运作周期变长,长尾效应更加突出;全球化带来的语言沟通问题、时差问题等等,也给企业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困难。
三是销售模式从toB到toC带来新的挑战。
toB模式是大批量制造商卖给批发商、经销商,toC是产品做好之后卖给消费者。
以前toB和toC是两个井水不犯河水的领域,现在全渠道布局已经是企业的主要商业模式。
特别是受新 冠疫情影响,海外市场电商业务发展火热,传统电子制造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模式发生了变革,由原来以大型批发商为主,转变为直接通过海外电商平台如亚马逊、eBay等将商品卖给消费者。
这给品牌商带来利润上升,即使疫情退去之后,这种销售模式也将成为常态。
但是,海外库存、海外运输与配送、海外消费者退换货、关税办理等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对从未接触过零售业务的制造商来说难以应对,甚至难以想象。
因此,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在考虑如何去管理全渠道下的全球化供应链,对全球化供应链服务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
记者:在您看来,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升级发展方向与路径是怎样的?吕台欣:“数字化供应链”是大家公认的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方向。
但要注意的是,“数字化供应链”的底层基础一定是数字化,即把供应链从线下搬到线上。
如果没有数字化供应链,就没有数据去支撑智能化供应链。
当前,我国多数制造企业距离智能化供应链还很遥远,仍处于较为粗放的发展阶段,在信息沟通方面主要采用电子邮件和电话的方式,难以做到信息及时共享。
要知道,在供应链管理中越早发现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就越多,成本越低。
现在的制造企业供应链中,无论是库存过高,还是因为缺货造成销售断货或工厂停摆,都是因为信息未能及时分享给供应链相关人员,导致无法采用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手段去解决异常,造成供应链隐性成本大幅增加。
所以,制造企业打造数字化供应链,首要解决的就是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及时沟通、分享及处理,才能进而实现供应链运作高效协同。
此外,在传统供应链中很多决策是靠人去判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准不准,实际上都不清楚。
同时,中国制造企业中的供应链管理人才非常少,这些决策经验很难传承,一旦人员离职后制造企业很难持续保持的供应链决策能力。
因此,“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已经成为制造企业升级发展的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数据与互联网数据不同:互联网数据几乎无所不在,触手可得;供应链数据是企业的信息机密,不会对外共享。
所以,如何去采集数据,再基于这些数据以及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来研发哪些算法,整合哪些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是数字化供应链构建中到长期需要关注的内容。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随着数字化供应链的逐步完善,结合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去驱动供应链。
中国制造企业至少还需要花3-5年甚至更长时间,把整条供应链至少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数字化之后,才能进一步向供应链智能化发展。
记者:中国制造企业该如何快速构建数字化供应链?吕台欣:数字化是制造企业供应链升级的首要抓手,通过数字化可以实现供应链可视化,带来巨大价值。
但数字化供应链的构建意味着高投入,目前中国具备足够资本投入在全链条数字化供应链构建上的企业屈指可数,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制造企业喜欢把资金投在看得见的硬件设备上,对于供应链数字化投入比较犹豫,还没有意识到信息系统带来的巨大的隐性价值。
此外,全国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科技型人才供不应求,既了解制造企业的痛点,又能将其痛点清晰地转化为技术需求的人才,更加难寻。
我们认为,制造企业不一定要一下子实现供应链全部环节的数字化,可以针对自己的痛点问题,优先进行某几个环节的数字化升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供应链。
记者: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将会对中国物流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吕台欣: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应该是不同企业在各自专攻的场景下的深入合作。
制造企业的核心优势是研发、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对于供应链升级不需要自己来构建这样的能力,而是要找到的合作伙伴,这样无需很大的资本和精力投入,就可以快速解决供应链的难题。
中国制造企业在向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化布局的过程中,应集中精力发展主业,让服务商帮助自己降低供应链与物流成本。
两业独立发展,协作共赢。
两业深度融合之下,中国物流行业将会进入整合阶段,由传统的相对分散的小型物流服务企业为主,向以大型物流服务企业为主发展。
未来,制造企业需要更有科技优势的供应链或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普通的单一环节的物流服务商基于技术、资源、人才等方面的局限性,很难与制造企业达成深度协作,将会遇到更大的挑战。
这类物流企业需要认识到供应链的价值与科技的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领域,深入融入到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与物流发展中去。
大型物流服务企业应积极整合自身在资源、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的能力优势,伴随中国制造业全球化进程不断成长,相信会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记者:面对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需求的变化,准时达具备哪些服务优势?吕台欣:与普通的物流企业不同,准时达已经具备了帮助更多制造企业解决供应链与物流痛点问题,以及携手制造企业开拓全球业务的能力。
近20年来,准时达一直站在制造企业自身视角管理富士康的供应链与物流,专注为制造业提供供应链上游从原材料到成品、以及下游从成品到终端消费者的全程端到端的供应链服务,并且已经将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固化成为了信息系统,有足够的能力让更多的制造企业享受供应链管理优势。
与此同时,伴随着准时达的发展,其服务网络已经遍布北美、欧洲、韩国、日本、东南亚、中东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全球仓储面积超过250万㎡,国际海空铁线路超1500条,全球据点超155个。
不管企业需求在哪里,准时达都可以提供高品质服务。
在“科技能力”方面,准时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云平台建设、物联网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网络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网综合信息分析,实现智能系统平台的协同运作,拥有Juslink全球实时协同平台和MDS(Manufacturing Digit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制造企业解决从供应链各环节到全链条中遇到的各类痛点问题。
准时达 Juslink 智慧供应链主应用系统Juslink全球实时协同平台,是一个超级供应链数据处理中心和智慧大脑,将供应链上下游,包括供应商、承运商、加盟商、战略合作伙伴等核心企业以及围绕核心企业的合作伙伴汇聚到一个平台上,通过庞大的数据信息链接能力,提供从采购、运输、仓储直到关务覆盖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实现供应链端到端的无缝对接和协同配合。
MDS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通供应链孤岛,帮助企业缩短供应链环节,降低供应链总成本,使传统制造业供应链由单一的链条上企业的单线连接,转向网络化、多层次的全方位链接。
这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解决方案,在前台,准时达利用Juslink为制造企业及其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主入口,同一条供应链上的协作方共同在这个信息平台上完成供应链协同工作;在中台,供应链的运用和操作由中台控制塔来完成,全网资源的智能化控制也由中台来完成;在后台,结合IoT、AI与自动化技术,让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仓、运、配等物流数据得以完成实时**的采集、汇总、清洗、提炼,并为中台和前台的分析提供决策依据,提升全网综合管理能力。
例如,我们在为很多客户提供全球海运服务时发现,制造企业无法及时获得产品的海运信息,船公司常常很多天反馈一次海运信息,在疫情等外部环境影响下,船期变得更长,海运信息更加不可预测,这导致了后续仓库、运输等安排受到系列影响。
针对这类问题,准时达在Juslink全球实时协同平台加入了动态ETA预测,实时获得船的卫星定位位置,结合累计的航线数据动态预测船的抵达时间,实现在途运输库存的可视化管理。
其实,准时达能帮助企业做到在全球范围内,任何运输模式(陆运、海运、空运)下的货物可视化追踪和及时的异常预警。
记者:请举例说明准时达是如何服务制造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吕台欣:与制造企业深入合作,帮助制造业客户持续优化供应链,是我们长期专注的事情。
以准时达与某全球500强大型电子制造企业的合作为例,该企业的生产制造外移到了中国和东南亚,其本土仍旧是非常大的消费市场,本土经销商下采购订单给工厂,工厂生产好产品再运送给本土经销商,终到达消费者。
整个供应链与物流运作中因为信息沟通不及时,常会出现各种异常,甚至当产品到达其本土仓库时产品已经滞销,导致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
自2018年开始,准时达与该企业围绕全球供应链优化进行了深度合作,接手了其全球多个国家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工作,从下采购订单、原材料供应、生产物流、成品物流,到终配送,全面导入了准时达Juslink全球实时协同平台,整个供应链实现了资源整合与运作优化,成本大幅下降,资金周转率提升等财务指标得到大幅改善。
其实很多制造企业都知道自己的物流痛点,只是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或者没有找到好的服务商。
如果企业只会按照以前的方法,只盯着运费、仓库这些成本去优化,已经没有空间了,更重要的是从数字化入手实现供应链迭代升级,否则难以有根本性改变。
记者:您如何看待制造企业的物流自动化升级需求?未来准时达在这方面有哪些发展规划?吕台欣:除了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我们也高度关注柔性自动化物流系统设备的应用。
我们发现,制造企业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已经很高了,但是围绕生产制造的物流自动化水平还未与之匹配。
目前,国内大部分制造企业的仓库与产线是分离的,通常由一个统仓来服务十几条不同的产线。
如何将零部件从统仓中通过自动化设备拣选出来,再由无人叉车、无人拖车等把货物送到产线旁,与智能化生产线相匹配,是很多企业非常关注并需要的。
提供从仓库到产线的无人化解决方案,需要四五种甚至更多类型的自动化设备的集成应用。
怎么能够让更多的设备相互沟通,实现端到端的无人化作业,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实现过程中需要一段一段解决。
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自动化物流系统的价值越来越被认可。
但是,由于初期建设投入成本较高,而且一旦制造企业的产品变更或产线迁移,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调整难度较高或迁移成本较大。
因此,我们认为轻量级投入的柔性自动化物流系统的灵活度更高,更适于制造企业采用。
同时,好的科技产品,应该是将经验固化在产品中,并且采用技术手段实现客户定制化,这样才能将成本开发与实施时间降到低。
随着AI、区 块 链、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数字化供应链是未来全行业发展的趋势,企业只有具备数字化能力,才有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
作为深耕科技供应链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准时达致力成为全球的科技供应链管理平台服务公司。
未来,准时达将会持续与制造企业深度融合发展,伴随制造企业全球化进程,扩大服务网络,并通过科技手段,以精细化管理和更柔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供应链提质增效,为中国制造业创新升级,为助力中国品牌出海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