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大学菲律宾大学
菲律宾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是根据菲律宾首届立法机构颁发的第1870号法令(亦称大学宪章)于1908年6月18日创办的,实际上是依靠美国人,并按照兰德公司资助大学的模式,为菲律宾人开办的一所大学。该校的第一任校长是美国人默里·巴特利特博士(Murray Bartlett)。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现已是菲律宾规模最大的国立综合性大学,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2] 建校之初,全校仅有两个教学单位,即1908年成立的美术学院和农学院。1910年,菲律宾医科学校(成立于1907年)并入菲律宾大学,并于1923年扩大为医学院。
徽标
徽标(2张)
在建校后的头10年内,该校先后建成了医学系、工程学院、教育学院、音乐学院、法学院、文学系、兽医学系等7个院系,第二任校长是菲律宾人伊格纳西奥·比利亚莫尔(Ignacio Villamor)。他重视课程设置,希望建立一支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均有竞争性的教师队伍,并逐步使他们菲律宾化。
菲律宾大学在第四任校长拉斐尔·帕尔马(Rafael Palma)执政期内(1923-1934年)发展较快。校长积极维护学术自由,但反对把大学办成与世隔绝的象牙塔。
1941年12月,菲律宾被日本占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校校舍遭到破坏,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极大影响,当时只有部分院系开课。
1945年6月,比恩韦尼多·M·冈萨雷斯博士(Bienvenido M Gonzalez)再次当选为校长后(他曾于1939年起担任第六任校长,1943年被迫辞职),开始制定搬迁校址计划。1948年12月,即在校庆40周年时,设在马尼拉市的菲律宾大学除医学院和卫生研究所外,全部迁至大马尼拉市的另一个重要城镇奎松市的迪利曼。
1953年,该校根据克拉克空军基地(全国最大空军基地)的要求,共同设立菲律宾大学克拉克空军基地学院。现开设3个本科生专业和3个研究生专业。
1968年,菲律宾大学已拥有28个学院(分散在3个校园内)和5个地方性学院(其中碧瑶学院规模最大,自1961年重新组建后,先后开设9个本科专业和两个硕士学位专业)。
1972年11月20日,当时的共和国总统马科斯下令对菲律宾大学进行重大改组,旨在将该校办成全国zuihao大学,同时实施统一和分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部分学术机构获得自主权。第十一任校长萨尔瓦多·P·洛佩斯(Salvador P Lopez)博士于1969年上任后积极推行民主协商制,扩大教学和科研设施,增加教职工薪金,建立助学金制度,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1973年1月1日,大学董事会正式批准成立第一个分校——洛斯巴尼奥斯分校,具体落实分散管理和分校自治的机构改革方案。该分校在马尼拉以南80公里处,那里是菲律宾主要农业区和全国最大的森林自然保护区,是开展农林专业教学和科学实验的zuijia地区。
1977年,大学董事会决定在马尼拉市建立保健科学中心,1979年,菲律宾大学马尼拉分校正式成立。马尼拉校园和迪利曼校园位于首都区,因此,教学和科研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医学为主。同年5月,第三个分校——米沙鄢分校宣布成立,该分校位于马尼拉东南,是渔场和水产养殖基地,因此侧重开办渔业、水产业等专业。这种因地制宜的办学方针既有利于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适应各地青年的入学要求。
菲律宾大学于1979年同邦板牙省政府签署实施推广教计划,在该省省会圣费尔南多市招收本科生117名,研究生40名,本科生专业包括经济学、工商管理、心理学,硕士生专业是管理学。
1982年4月26日,既是分校又是总部所在地的迪利曼校园正式建成。
1984年,第二个推广教学点在奥隆加波市开设管理硕士学位专业。
师生数量编辑 播报
截止1990-1991学年,菲律宾大学(共4个分校)共拥有51个学院,在校学生人数达33800名。
在菲律宾,大学教师一般分为4级: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而菲律宾大学却增设“大学教授”这一特级教授职衔。在全校3,270名教师中,“大学教授”5名,教授463名,副教授527名,讲师1,134名,助教1,141名。在教师总人数中迪利曼分校兼大学本部的教师达1450名,马尼拉分校、米沙鄢分校和洛斯巴尼奥斯分校的教师人数分别为546人、456人和818人。
菲律宾大学的学生分正式和非正式两大类,前者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后者包括非学位生、跨校注册生和特殊学生。在全校33,800名学生中有27,177名本科生,5,918名研究生,705非正式学生。其中包括646名外国留学生。此外还有1112名非正式外国留学生,他们大多数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孟加拉国、伊朗和图书资料方面,均居第一位。
迪利曼分校是菲律宾大学总部所在地,校园占地493公顷。全校共有51个学院,其中27个可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而迪利曼拥有的可授予学位的学术机构达23个。
该分校1990-1991学年的注册学生为18,010名,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3%,其中本科生13,800人,研究生3,670人,非正式生540人。
该分校同期的各类教师达1,450名,占全校教师总数44%强,而且高水平教师居多数。现以1989年年中的统计数为例,在所有教员中,大学教授2名,教授381名,副教授455名,助教401名,教员177名。在这些教师中,332人(在总数中所占百分比为23.44%)获博士学位,624(44.07%)有硕士学位,447人(31.57%)获学士学位,13人(0.92%)有其他学衔。除此之外,还有526名兼职教师,其中171人为教授级讲师,174人是gaoji讲师,179人为讲师,两人为客座教授。迪利曼分校还有3,042名辅助教职人员,其中2,508人从事科学研究和推广教育,534人为专业人员。
图书馆编辑 播报
迪利曼分校图书馆是quanguodiyi大图书馆,由中心图书馆、21个学院图书馆和5个独立图书馆组成。1990年12月的馆藏图书达76.9万册、杂志14900种。而菲律宾大学同期馆藏图书量为116万册,马尼拉分校有图书12.5万册,米沙鄢分校为8.4万册,洛斯巴尼奥斯分校的图书拥有量为18.2万册。
学科建设编辑 播报
如前所述,在菲律宾大学的4个分校中,马尼拉分校以医学为主,洛斯巴尼奥斯分校以农林学校为主,米沙鄢分校以渔业和水产养殖等专业为主,而迪利曼分校学科齐全,本身就是一所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经济管理科学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迪利曼分校的23个有学位授予权的学术单位是菲律宾大学的缩影,并设有92个本科生专业和112个研究生专业,以下是这些机构的简况。创建于1910年,规模较大,9个学士学位专业是: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大地测量工程、工业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和矿业工程;9个硕士学位专业是: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功工程、能源工程、环境工程、工业信息系统、机械工程、冶金工程和水力资源;博士学位专业是工程学哲学博士专业;另外还设有水力资源和工业工程毕业证书专业。
法学院
成立于1911年,1981年底和法学中心等学术机构建立法学联合体(下设政体与法律改革研究所、人权研究所、司法管理研究所和国际法学研究所)。该院的两个专业直接培养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
音乐学院
建于1916年,当时取名音乐学校,1968年起正式以学院建制。开设的学士、硕士学位专业分别有作曲、乐器、音乐教育、音乐学、声学,此外学士学位专业分别有作曲、乐器、音乐教育、音乐学、声学,此外学士学位专业还包括指挥,硕士学位专业包括音乐理论。音乐毕业证书专业有音乐、音乐艺术创作与表演。
教育学院
成立于1918年,本科生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师资;硕士学位专业包括教育学、教育艺术等,博士学位专业包括教育学和教育哲学。
商业管理学院
其前身是1929年成立的商业管理学校,商学士专业开办了1916年(当时由人文科学学院的经济学系主办)。两个本科生专业培养商业管理学士、商业管理与会计学士,同时还开设商业管理硕士、博士学位专业。
统计中心
1953年根据菲律宾政府和联合国签订的有关协议创办,现开设统计学学士、硕士和博士3个学位专业。
劳工与劳资关系学院
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劳工与劳资关系学校。除开设劳资关系毕业证书专业外,还设有4个硕士学位专业方向:比较劳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劳工—管理关系、劳工政策与管理。
行政管理学院
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行政管理研究所,现开设行政管理学士、硕士、博士及专业学位等专业。
建筑学院
建筑学专业于1956年在工程学院开办,1959年,艺术与建筑学学校成立后开设艺术与建筑学两大专业,1970年建筑学院独立建院。两个本科生专业培养建筑学士和园林建筑学士,还与家政学院共同开办室内设计学士学位专业。
家政学院
成立于1961年,7个学士学位专业是:室内设计、服装工艺、社区营养、食品工艺、家政学、饭店餐馆管理、家庭生活与儿童开发;5个硕士学位专业包括家庭生活与儿童开发、食品服务管理、家政学、食品科学和营养学;3个哲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是食品科学、家政学和营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