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结构材料检测。钢结构材料可分为结构构件用材料、结构连接用材料及结构防护用材料。
1.1钢结构构件用材料的检测。钢结构构件用材料是指结构承重用材料。在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中对原材料检测有明确规定,钢结构工程所采用的钢材,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的质量有疑义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结构材料检测的主要内容如下:钢材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两大类,使用性能中包括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要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通过一系列试验结果获得,包括:材料拉伸试验、冷弯性能试验、疲劳试验、硬度试验、冲击韧性试验、理化性能检测等。
1.2连接用材料的检测。现在钢结构的连接*常用的是连接件连接和焊接。连接件包括高强度螺栓、普通螺栓、锚栓等。
(1)螺栓连接用材料。高强度螺栓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母》(GB/T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的技术条件》(GB/T1231)、《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T3632)等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C 级螺栓的尺寸、规格应符合《六角头螺栓C 级》(GB/T5780)和《六角头螺母》(GB/T5728)的规定,机械性能应符合《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GB/T3098.2)等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建筑结构的现场检测,通过对构成建筑物的各种要素进行测试,对结构构造的工作性能及其可靠性进行评价,对承载力作出正确的估计,本文试对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方法
混凝土结构宏观性能试验方法是“试件试验”。这类方法以试件破坏时的实测值,作为判断混凝土性能的依据较为直观,称为破损性实验,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会在现场检测中采用。常用的非破损或半破损法,就是在不破损结构或构件的情况下,取得破坏实测值,再通过一个或几个与混凝土强度具有相关性的物理量作为混凝土强度的推算依据。
1.1 回弹法
回弹法是利用混凝土表面硬度与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一种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弹击杆驱动,弹击混凝土表面,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即回弹值,通过事先统计、测定出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与回弹值之间的量值关系推定结构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中常用的一种非破损试验方法。
由于回弹法是通过回弹仪检测混凝土表面硬度从而推算出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所以当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检测时,可采用同条件试件或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
1.2 钻芯法
钻芯法与前2种方法不同,它用取芯机从被检测的结构或构件上直接钻取圆柱型的混凝土芯样,并根据芯样的抗压试验强度,推定结构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是一种较为直观可靠的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方法,由于取样对结构构件有所损伤,所以是一种半破损的现场检测方法。与混凝土强度间接测试方法配合使用时,可对其他间接方法的结果进行修正。
厂房楼板承重检测鉴定过程:
1、调查房屋的建造、使用和修缮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结构体系等资料。
2、建立总平面图、建筑平面、立面、剖面、结构平面、主要构件截面等资料。
3、抽样检测房屋承重结构材料的性能,构件抽样数量和部位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抽样部位应含有代表性的损坏构件。
4、检测房屋的结构、装修和设备等的完损程度、分析损坏原因。
5、检测房屋倾斜和不均匀沉降现状。
6、根据实测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按现有荷载、使用情况和房屋结构体系,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验算房屋现有承载能力。
7、根据实测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按现有使用荷载情况和房屋结构体系,以上海地区地震反应谱特征,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验算房屋现有抗震能力并复核抗震构造措施。
8、检查房屋设备的运行状况。
1、承重结构的形状由规则向不规则发展
对大部分建筑而言,承重柱大多采用矩形柱或圆形柱之类形状规则的柱,而仙台却大相径庭。仙台由13根直径2-9m不等,用细长的钢管焊接而成的管状柱,6层楼板以及4块分隔内外的表皮组成,其中,板和管状柱为承重体系,每根管状柱都穿过楼板,上下贯通,楼板搁置在管状柱上。
2、承重结构的传承与创新
现代建筑发展迅速,大部分建筑虽然风格迥异、特色鲜明,但究其根本,只不过是空间、造型和材质不同,而建筑的体系却相差无几,往往都遵守了梁―板―柱这一经典构筑体系,承重构件仅仅发挥其承重功能,顶多再附加些许装饰效果。也有少数与众不同的建筑,如日本仙台媒体中心和德国沃尔夫斯堡费诺科学中心,其承重结构的设计理念却有独到之处。
承重结构与空间形态的关系由独立向相融合发展
大部分建筑物,其承重构件与空间形态的关系都比较独立,这是建筑学与结构学的矛盾所致,也是经典构筑体系梁―板―柱无法抹灭的一个弊端。但仙台却通过体系的创新达到了承重构件与空间形态相融合的效果。
仙台采用板―管―皮系统,板和管状柱作为承重结构前面已做相应说明,建筑物的外表皮则采用通透明亮的玻璃幕墙。仙台媒体中心整体看上去就好比一个水族箱,透明的玻璃幕墙能够一览无遗建筑物的内部构造,13根管状柱柱盘旋而上,如同自然生长的“浮动的海藻”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