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南岗区房屋检测鉴定报告
一、房屋建筑结构的复核
为了解该房屋目前的建筑和结构情况,明确主体结构的传力体系,为建立合理的结构分析模型提供依据,需要对房屋实体与图纸资料进行核查对比。
进行复核时,在每一个检测单元内,采用全数普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框架结构的层高、梁柱的几何尺寸,主要配筋和保护层厚度进行复核。从现场检测和复核结果来看:轴网尺寸、楼层层高、梁板柱截面尺寸均与原设计图纸基本一致。
3.梁柱配筋复核
为了解房屋主体框架结构中混凝土柱的配筋情况,检测人员采用重点抽查的方法进行配筋校核。检测时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进行钢筋直径、数量的检测。抽样数量为每层 3 根柱。复核结果表明:柱实际配筋与设计配筋一致。
4.梁柱保护层厚度复核
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并局部凿开进行测量验证。抽样数量为每层 3 根柱,复核表明:保护层厚度误差在[10,-7]之内,满足规范要求。
5.房屋结构损伤状况的检测
根据现场调查,该房屋在使用过程中无明显损伤,梁柱节点均完好,局部外墙渗水和粉刷层脱落;一层主入口室外地坪沉降;局部填充墙开裂。
6.材料强度检测
由原设计图可知,该房屋主体部分标高4.850m 以下柱的混凝土设计强度 C30,标高4.850m以上柱和全部梁、板的混凝土强度设计值为 C25。根据《回弹法 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随机抽取检测构件,由于现场条件限制,仅对梁板柱采用回弹法进行混凝土构件强度的现场检测,并对梁和柱钻芯修正,修正系数为1.46,确定柱的混凝土强度为C20,梁的混凝土强度为 C18,板的混凝土强度参考值为 C14。
二、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房屋基础倾斜检测
为了解该房屋目前的地基和基础工作状态,需对该建筑进行变形检测: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倾斜检测和墙体倾斜检测。该建筑已使用多年,在现场虽未发现保留的水准点。2011年7月25日,检测人员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进行基础倾斜检测(含施工误差)。由于现场情况制约,选取北侧、西侧及南侧外墙窗台处(即(1)轴线、(E)轴线、(B)轴线、(21)轴线)作为基准,在基准面上布置观测点量测建筑物的相对变形(含有施工误差)。检测时采用水准仪测算基础水平差以及计算基础局部倾斜率。结果目前基础倾斜率大值为5.45‰,不满足《建筑基基础设计规范》关于框架结构基础倾斜率的限值4‰。
8.房屋外墙倾斜的检测
检测人员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在具备竖向通视条件的外墙墙角延伸线上,采用电子经纬仪分别布置倾斜观测点,利用经纬仪的竖向投影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检测到的大倾斜值发生在1# 楼西北端的墙上,倾斜率为 1.52‰。从房屋倾斜率计算结果看出,各测点倾斜率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关于框架结构基础倾斜率的限值4‰。
三、房屋结构承载能力的验算分析
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 PKPM(2010)系列软件 PM、PK 和 SATWE- 8,根据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改造前的房屋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又因结构无明显损伤,影响其承载的结构构件和节点连接良好,无锈蚀情况出现,不影响到目前结构的受力。按照结构现状及未来使用荷载建立结构几何模型和荷载模型,计算时合理采取模型简化和调整信息进行结构承载能力的验算,房屋结构构件和轴网尺寸按现场检实际尺寸测取值,混凝土强度等级按实际评定等级取柱 C20 梁 C18。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地面粗糙度为 B 类,柱的保护层厚度取 20mm,板的保护层厚度取设计值 15mm。
计算表明房屋主体结构底层部分柱实配纵筋量不满足计算要求,二层和三层全部柱实配纵筋量满足计算要求,房屋主体结构各层部分梁实配纵筋量不满足计算要求。
对于各层楼板和屋面板的验算结果表明:各层楼板(屋面板)板内实配钢筋量大于计算配筋量,实配钢筋满足计算要求。
四、底层框架柱的部分柱轴压比大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关于同类建筑结构的轴压比限值 0.85,主要集中在(15)和(18)轴线。平动振型周期(周期)为1.1216s,扭转振型周期(第三周期)为 1.0307s,周期比为0.92>0.9,不满足要求。从层间弹性位移计算结果看出,结构
X 向地震作用大层间位移角为 1/1537,Y 向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为 1/1172,均小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1/550。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