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与血压、提问、呼吸、脉搏一起,是生命体征的重要标志。术后疼痛即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属于急性疼痛的一种,主要是手术本身造成的急性创伤和(或)内脏器官损伤及刺激和引流的刺激引起的,一般高峰期是术后24 - 48小时。
常见的术后疼痛为切口创伤处疼痛,这类疼痛由皮肤感觉引起,疼痛比较表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钝痛;患者深呼吸、咳嗽或翻身时由于切口受到牵引,可产生强烈疼痛,多为锐痛。如有皮下血肿、切口炎症、局部缺血存在,疼痛加重。
入院后 2 组患者均按骨科常规方法给予消肿处理,包括药物消肿和抬高患肢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增加低温冲击镇痛治疗。
常规消肿方法:包括 20%甘露醇(国药准H37020843)125ml 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3天。
入院后依据急性期处理原则处理患肢,如患肢远端垫枕头抬高患肢,嘱患者充分卧床休息、制动,局部保护加以普通冰袋冰敷。
(1)对照组用肌内效贴治疗。
方法:棉签清洁患侧踝关节肿胀处,贴上爪形贴布,隔日1次,每次贴扎一般维持24h 左右,如皮肤出现、脱落或变形则立即重贴或者停止。
(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温冲击镇痛仪治疗,仪器由瑞海医疗器械集团提供,型号为 CryofosⅠ。
方法:治疗师治疗枪置于距离表皮大约 6-8cm 位置,围绕踝周围肿胀处进行垂直喷射以打圈的方式慢慢地小范围移动,喷射时间约为10s内,以皮肤上结成一层薄薄的白霜为准,每次总治疗时间约为1-2min,每日2次且时间间隔 8h 以上。
低温冲击疗法使用新的神经性低温刺激技术(NeuroCryoStimulation,NCS),将高压(50bar)、超低温(-78℃)的CO2通过喷枪喷射出,直接作用于治疗部位,在极短时间内(约30秒)使皮肤温度(约32℃)骤降至4℃以下。通过皮肤感受器的传导使机体迅速作出应激反应,诱发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神经反射,引起大量的生理反应:反复的血管舒缩,血管透过性的恢复,带来热冲击效应,快速达到镇痛、消肿疗效。热冲击结合了二氧化碳的压力,这样的作用类似于人工淋巴引流,加强淋巴回流,促进渗出物的吸收。
低温冲击疗法针对围手术期、急性运动损伤、慢性劳损导致的疼痛均有适宜的治疗方案,是一种直接针对病源,直接作用于病灶,缓解疼痛源头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