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城书院
“渥城书院”是因位于渥城(今安新县)东大街得名,而渥城又因城郭外有渥水(白洋淀大清河)环绕而名。据原(新安县志)记载,书院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年,初名为“渥城义学”,是当时任刑部尚书的留村人高景所建。
后来,康熙十年生员杨尔嘉,康熙十八年知县杨树相继捐款捐俸银修葺,到嘉庆十二年,当时的知县侯宗秩重修书院房舍,并题写匾名“渥城书院”,与建于安州的“正学书院”“葛乡别塾”,建于三台的“静修书院”齐名,并列称为白洋淀上四书院。
白洋淀之窗
白洋淀之窗位于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之风景秀丽的鸳鸯岛上。本馆以详实的历史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丰富的实物,真实的展示了白洋淀悠久的历史文化,生动的再现小兵张嘎和淀上神兵“”的光辉足迹,详细的介绍独具特色的淀区文化。朴实淳厚渔民生活,白洋淀景点,充分地展现白洋淀的自然资源和水乡美景。
白洋淀早见于记载的名称或为“祖泽”,雄安新区白洋淀,《水经注》记有大埿淀、小埿淀,也即大渥淀、小渥淀(渥,当与大清河古称渥城水有关,安新境内古有渥城),白洋淀特产,西晋时称掘鲤淀,左思在《魏都赋》中提到“掘鲤之淀”。唐李善注:“掘鲤之淀在河间鄚县西”。北魏时称西淀,北宋至明嘉靖间称西塘,并出现“白羊淀”名。宋代在宋辽边界开修塘泺作为塘泊防线,一段“……合大莲花淀、洛阳淀、牛横淀、康池淀、畴淀、白洋(羊)淀为一水……”,这是白洋淀之名较早的历史记载中出现,《宋史·河渠志》:“……令注白羊淀矣”,当时“白羊淀”已成为白洋淀诸淀的总称了。明代以后,人们见到淀水浩渺,势连天际,遂演化写成“白洋淀”。为史载容城、雄县、安新间九十九淀之一,此后称“白洋淀”。清代,统称西淀,清代文献“大清自雄入,迳张青口(文安县),口西西淀,口东东淀。”因白洋淀本淀面积居诸淀,故今总称白洋淀。
上游支流府河,《水经注》称沈水,又名清苑河,明代,1368年保定路改名保定府后称府河,位于白洋淀西部。府河上游有一亩泉河、候河、白草沟等支流。一亩泉河为主流,与众多支流汇合后称府河。府河在灵雨寺东分出一支护城河。主流向东有黄花沟、金线河汇入。与唐河汇合后入藻杂淀(藻苲淀),全长62公里。府河码头曾是保定城水路交通的枢纽。流经地区历史文化丰富。潴龙河,位于白洋淀南部,因“猪化龙而成河,故名猪龙河,后改猪为潴。上游以沙河为主,并有滋河、浩河、孟良河等流入,于安国市军诜村北汇流后,始称潴龙河,向东北流经安平县、博野县、蠡县、高阳县,至安新县高楼村北注入马棚淀。入淀口在千里堤与四门堤之间。唐河,因流经唐县而得名唐河,位于白洋淀西部。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南翠屏山,战国时期,在今肃宁西入黄河,东汉至唐流经今灵丘、来源、唐县、定县、博野、蠡县、高阳入安新境内,流经安新镇南,东入雄县、霸县达天津入海。后又分别在1330年、1472年、1517年、1801年几次改道入淀,1966年又辟新道(唐河新道)由建昌改韩村入淀。
白洋淀景点-雄安新区白洋淀-雄安白洋淀俊其饭店(查看)由安新县俊其饭店提供。安新县俊其饭店是从事“白洋淀旅游,白洋淀住宿,白洋淀餐饮”的企业,公司秉承“诚信经营,用心服务”的理念,为您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欢迎来电咨询!联系人:李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