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2025年上海美博会举办时间.地点.详情
一、展会基本信息时间:2025年5月12日至14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轻工分会、英富曼展览集团、上海百文会展有限公司
2025护肤品牌领跑计划:聚焦护肤品市场的最新趋势与增长点,助力品牌突破市场压力,实现心智种草与销售转化的双重提升。
全球美妆产业链全域商贸服务平台:作为连续成功举办28届的行业盛会,CBE中国美容博览会已成为全球美妆市场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提供全生态服务,覆盖护肤、彩妆、发品、护理用品等多个品类。
展览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汇聚全球3500多家化妆品展商,展示最新产品与技术。
专业观众:吸引来自超过100个国家及地区的专业观众,进行面对面的商业贸易交流。
“中国成分”创新应用,如何实现全球价值?| CBE瞰趋势在消费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成分”正经历着从概念到价值的蜕变,尤其是植物原料。作为中国化妆品的一大特色,植物原料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中占三成以上。
近年来,其创新活力更是持续迸发——在新原料备案的数量从2021年1款、2022年5款,跃升到2023年的20款,今年上半年已达14款,折射出整个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不懈努力。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植物提取物市场趋势与创新应用,带您一窥美妆科技新动态
# 市场洞察:
需求升级驱动
纵观全球,植物提取物市场正经历着快速增长期。据行业研究机构Fortunat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2023年其市场规模为58.5亿美元,预计2024年达63.4亿美元,并有望以9.67%的年复合增长率攀升至2032年的132.7亿美元。
植物提取物市场规模预测,图片来源:Fortunate Business Insights
中国在这个蓬勃市场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2023年出口额达238.8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20%以上。美妆领域作为植提日益重要的应用阵地,相关消费趋势助力明显:CBNData早些时候在其中指出,“草本植物”已是天然概念的核心成分,且重要性与日俱增;按消费者代际,90后、95后的年轻消费者对植物成分天然护肤品表现出更强烈的偏好,正推动着产业创新向更高维度发展。
# 突破传统:
从简单提取到创新创造
在传统认知中,植物提取物的价值主要源于其天然属性。然而,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企业创新正在突破这一局限,向科技赋能方向转型。以植物原料备案数量lingxian的贝泰妮为例,其成功获批的水龙、荔枝草、短莛飞蓬、南方红豆杉籽油、总状绿绒蒿等新原料,价值不仅体现在原料的独特性上,更在于建立起从种源选育、提取工艺到活性评价的全流程技术体系。
截至目前贝泰妮已备案化妆品新原料,图片来源:中贸合规中心ZMUni
在这一创新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从未对立。植物原料正在经历从单纯“提取”向系统“创造”的转变,融合了水解、发酵、组织培养等先进技术,以满足高效率、高品质的市场需求。
当前,植提领域已形成三大主流技术路线:超临界CO2提取技术凭借其无残留优势,在脂溶性活性成分提取中发挥独特作用;生物酶定向转化技术则通过提高特定活性成分得率,实现节能增效;智能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在缩短提取时间的同时,显著提升了产品稳定性。与此同时,生物技术创新正在不断拓展发酵、外泌体等技术的应用边界。
# 创新思维:
整合与跨越的双重突破
在研发模式创新方面,越来越多的头部美妆企业正在加速向上游延伸,采取“种植+研发+应用”的垂直整合战略:在原料端建立zhuangong基地以确保原料品质稳定,在研发端布局创新平台以掌握核心技术,在应用端开发专有配方以形成技术壁垒。
如昆药集团安敏优的青蒿油AN+项目通过深入的提取工艺开发和配方研究,在抗炎、舒缓、微生态调节以及屏障修护等多个维度取得极大进展,为敏感肌护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样,半亩花田的花植开发体系通过在各地布局专属种植基地和科研中心,构建起完整的研发创新链条。
图片来源:安敏优官方公众号
具体到植物原料创新实践,企业研发正在突破传统的单一功效思维,深入探索活性成分的体内代谢机制,将植物提取物的功效研究与人体微生态、表观遗传等新兴领域相结合。这种跨学科的创新视角,往往能带来超越单一技术突破的价值,大大拓展了创新的可能性。
以光果甘草提取物研究为例,其价值已从最初的美白功效延伸至微生物组调节、细胞因子调控等多个维度。研究发现,这种提取物不仅能够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影响黑色素形成的关键基因表达,还能调节皮肤菌群多样性,优化皮肤微生态平衡,并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发挥抗炎效果。
随着活性成分递送系统研究的深入,创新递送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开发中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如生物相似载体、相转变系统等新型递送能显著提升植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为产品功效提升开辟了新路径。当然,这些技术在规模化应用过程中仍面临着稳定性和成本等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突破。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行业正在积极探索绿色提取工艺以降低能耗和污染,推进供应链可追溯体系建设以确保原料质量和可持续性,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效率、降低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