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肤及黏膜损伤——形成机制
放射线使辐射部位皮肤及黏膜中的水分子解离,分解的水分子与其他分子碰撞生成活性氧,产生大量自由基,从而引起一系列蛋白质、脂质和DNA损伤,且阴离子自由基在SOD的作用下,产生H2O2,加重损伤,从而导致放射性皮肤和黏膜损伤。要解决放射性损伤的问题,需要关注自由基的链式循环反应,以及自由基的代谢产物过氧化氢的累积。
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级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按RTOG分级标准:
0级:无变化;
1级:滤泡样暗色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
2级: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
3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4级:溃疡、出血、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