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展会丨2025RS上海工博会机器人展览会

机器人展会丨2025RS上海工博会机器人展览会

发布商家
展位预定咨询-周斌 (经理) 张丽 (女士)
联系人
周斌(先生)
电话
13512119684
手机
15000559983
微信
15000559983
展会规模
28万平米展示面积
展商数量
2600+家企业
观众人次
20.1万人次

历经十年深耕,全球规模大机器人行业盛会见证56,000平米国际平台崛起。2025聚焦“AI赋能”,推动智能拟人化发展,创新布局人形机器人全生态链。政策驱动下,国产化率突破50%,华数机器人精度达±0.02毫米,引领焊接、搬运等场景应用新浪潮。

作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旗下以“机器人”为主题的展,机器人展(RS)以机器人为核心的各类前沿产品、技术、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作为主要展示内容,提供价值多元化平台,为产业链、资金链、创业链提供纽带,为机器人行业人士创造新商机,助力推动行业发展新格局。

参展---上海132机器4837人展0797

机器人展发展历程

2012年设立机器人展区;

2013年独立设主题展为工业机器人展;

2015年更名为机器人展;

2016年在展内设立服务机器人体验专区和高校科研创新展示区;

2017年设立“中国馆”和“国际馆”;

20182019年深化“中国馆”和“国际馆”主题;

2020年打造“智慧物流”与“协作机器人应用”专区;

经过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机器人行业风向标、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机器人展汇聚全球的制造商和终端用户、始终服务于行业应用,展商和观众数量屡创新高、质量国际,创立展行业新标准,是全球或全国新品及创新技术发布的平台,已被誉为一大机器人行业展。

2020年机器人展于9月15-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展示面积50,092平方米,仍为全球大。参展企业共计269家,分别来自中国、德国、韩国、美国、日本、瑞士、丹麦、法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10余个国家及地区。同期论坛会议53场。到场观众人数高达191,792人次。(较上届增长了4.67%)

2023年9月19-23日,中国工博会机器人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举办。时隔三年,重磅回归,2023年机器人展围绕“让智造更智慧”主题,以56000平米超大展示规模迎来了305+家中外品牌(除了中国本土品牌,还有德国、美国、日本、瑞士、瑞典、斯洛伐克、英国、奥地利、丹麦等)同台竞技,包含十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二十余家独角兽企业,三十余家中国500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和制造业单项**企业合计百余家,共吸引205278人次观众到场关注,是一场高规格、高质量、国际化合作交流平台。

2024年9月24日-28日,中国工博会机器人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7.1H和8.1H隆重举行。作为中国工博会旗下以“机器人”为主题的展,伴随着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历经十年业界人士共同精心打造,机器人展(RS)从展中展到独立成展,规模从5,000㎡到56,000m²,已成为全球规模大、行业影响力广泛之一的国际机器人行业盛会,是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企业参与数多的全产业链展览平台,被业界誉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2025机器人展将于9月23日-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7.1H和8.1H举行,将以56,000平展会规模持续深耕机器人行业,做深、做强。作为机器人行业的风向标,机器人展RS将紧跟时代潮流,聚焦“AI赋能”,多方位展现AI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场景落地,实现AI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推动机器人技术向智能化、拟人化发展。紧密结合《“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指导下,深耕推动机器人在汽车、电子、机械、轻工、纺织、建材、医药等已形成较大规模应用的行业,卫浴、陶瓷、光伏、冶炼、铸造、钣金、五金、家具等细分领域,喷釉、修胚、抛光、打磨、焊接、喷涂、搬运、码垛等关键环节应用,汇聚丰富、前瞻、新颖的应用案例,引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应用的发展新态势。当下,人形机器人被列入“创新标志性产品”赛道,基于《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及新行业趋势,机器人展RS将创新布局人形机器人板块,从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中游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到下游落地场景应用,构建人形机器人行业生态圈。

展品范围:

工业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

焊接、码垛、坐标机器人等

移动机器人及智慧物流解决方案

移动机器人、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智能仓储机器人物料搬运系统等

机器视觉

工业相机、镜头、机器视觉集成系统等

核心部件及周边配套设备

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等

适用于行业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集成解决方案等

智能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人形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25年4月)

一、市场规模与增速

整体增长与短期波动‌:

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额达842.62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900亿元‌。

受汽车、新能源等行业需求收缩影响,2024年总交付量同比下降5%(约30万台),预计2025年延续收缩趋势‌。

全球地位‌:

我国连续多年保持全球大工业机器人生产及消费市场地位,2024年产量超48.39万套‌。制造业机器人部署密度已居全球第三‌。

二、区域集群与政策驱动

区域发展‌:

重庆作为西部核心产业基地,2024年机器人产量突破6万套,全产业链产值超370亿元,聚集了川崎、ABB等国际头部企业‌。

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两江新区)为西部唯一检测认证机构,助力技术标准化‌。

政策支持‌:

国家层面持续加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等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智能化升级‌。

三、国产化进程与竞争格局

本土品牌崛起‌:

2024年上半年本土品牌市占率达50.7%,同比增长6.9个百分点,在光伏、锂电等新能源领域优势显著‌。

华数机器人自主研发率超80%,协作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0.02毫米‌。

外资与本土博弈‌:

外资品牌(发那科、ABB等)仍主导汽车点焊等高端场景,四大家族占外资市场54%‌。

价格战加剧,外资加速本土化布局(如发那科上海智能工厂三期投产)以应对竞争‌。

四、技术创新与新兴应用

技术突破‌:

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PLC、变频器、伺服系统替代潜力较大‌。

川崎机械臂负载突破800公斤,适用于重载场景;人形机器人驱控系统市场规模预计达332亿元(以Optimus产量100万台计)‌。

应用拓展‌:

工业机器人向焊接、搬运、喷涂等传统领域外延伸,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打开智能制造新场景‌。

五、产业链协同发展

上游核心零部件‌:

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关键部件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但高端市场仍依赖进口‌。

中游整机制造‌:

国产厂商聚焦性价比优势,外资强化系统集成能力‌。

下游应用分化‌:

汽车、3C电子需求稳健,新能源领域(光伏、锂电)增速放缓‌。

六、挑战与未来趋势

主要挑战‌:

需求疲软,出海竞争加剧,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成布局重点‌。

高端技术壁垒尚未完全突破,国产机器人盈利压力增大‌。

趋势展望‌:

智能化(AI+5G)、柔性化(协作机器人)和模块化设计将成为技术演进方向‌。

政策驱动下,设备更新与绿色制造或催生新一轮增长周期‌。


人气
1
发布时间
2025-04-26 08:00
所属行业
五金、建材、建筑展
编号
41559144
我公司的其他供应信息
相关机器人产品
拨打电话
微信咨询
请卖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