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YAV:M 表示煤矿用,H 表示通信电缆,Y 表示聚乙烯绝缘,A 表示镀锡铜丝编织屏蔽,V 表示聚氯乙烯护套。
10020.8:表示电缆包含 100 对线,每对线由 2 根导体组成,每根导体的直径为 0.8 毫米。
结构与材料导体:通常采用多股绞合裸铜导线或无氧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柔韧性。
绝缘层:一般使用阻燃聚氯乙烯(PVC)材料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能有效防止漏电和信号干扰,确保电缆在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中稳定运行。
屏蔽层: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可增强电缆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护套:多为聚氯乙烯(PVC)护套或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具有耐磨损、耐油、耐潮湿、阻燃等特性,能适应矿井下复杂的环境条件。
主要特性抗干扰能力强: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屏蔽层的作用,有效减少外界电气设备对信号的干扰,确保通信清晰。
环境适应性好:具备耐高温、抗腐蚀、耐磨损等特性,能在矿井的潮湿、灰尘多、有腐蚀性气体等环境中长时间稳定工作。
阻燃性能优:符合国家相关阻燃标准,燃烧时不会释放有毒气体,能最大限度保障矿工的安全。
适用范围主要应用于矿业,满足矿井内部及周边的通信需求,如矿井通讯、设备监控、紧急联络等;也可用于油气开采、地质勘探、电力系统等领域,为这些行业的通信提供稳定保障。
敷设要求走向与悬挂:电缆水平敷设时必须与巷道走向一致,垂直方向敷设时必须与地面成 90 度角,要用专门的电缆钩来吊挂,不能用小电缆钩挂大电缆,且一钩只准挂一根电缆。
弯曲半径:敷设时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以避免电缆因过度弯曲而损坏绝缘层和导体。
间距要求:与压风管、供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时,必须敷设在管子上方,并保持 0.3 米以上距离;与电力电缆分挂在井巷的两侧,若受条件所限,在井筒内,应敷设在距电力电缆 0.3m 以外的地方,在巷道内,应敷设在电力电缆上方 0.1m 以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