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由食品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多家**机构联合起草的《纸类食品接触材料用造纸化学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T/CNFIA 247-2025)正式发布并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为纸类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安全检测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引发食品包装行业和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广泛关注。
标准出台背景:聚焦食品接触安全,筑牢健康防线
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健康,而纸类材料作为食品包装的常用载体,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造纸化学品(如干强剂、施胶剂、絮凝剂等)可能残留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一种具有潜在健康风险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对造成危害。
此前,行业内针对造纸化学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缺乏统一标准,不同检测机构采用的方法各异,导致检测结果可比性差、数据可信度不足,给企业质量管控和市场监管带来诸多难题。在此背景下,T/CNFIA 247-2025标准的发布填补了行业空白,为丙烯酰胺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标准核心内容:覆盖多类化学品,检测流程全规范
1. 适用范围广泛,覆盖主流造纸化学品
标准明确适用于干强剂、纤维增强剂、纤维改性剂、助留剂、助滤剂、施胶剂、絮凝剂、胶乳等各类纸类食品接触材料用造纸化学品,基本涵盖了造纸过程中常用的化学助剂,满足企业多样化的检测需求。
2. 检测原理与技术细节清晰
采用液相色谱法作为核心检测手段,通过“样品溶解/提取→沉淀净化→离心过滤→色谱分析”的流程实现丙烯酰胺的定量测定。具体包括:
- 样品前处理:根据化学品类型(水溶性液体、非水溶性液体、固体颗粒等)制定差异化处理方案,如水溶性样品用水溶解后经沉淀,非水溶性样品用超声提取,确保目标物充分分离。
- 色谱条件: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3.6mmol/L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25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198nm,保证丙烯酰胺的分离与定量。
- 定量方法:采用峰面积外标法,通过0.2mg/L~10mg/L的标准工作曲线实现定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性能指标明确,保障检测可靠性
标准对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作出明确规定:

要求在重复性条件下,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差值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确保检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标准发布意义:规范行业发展,护航食品安全
1. 统一检测标准,提升数据公信力:标准的实施结束了丙烯酰胺检测方法“各自为战”的局面,使不同机构的检测结果具备可比性,为企业质量控制、市场监管和产品进出口提供可靠依据。
2. 强化风险管控,保障消费者健康:通过测定造纸化学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帮助企业及时排查原料隐患,从源头降低食品包装的安全风险,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3. 推动行业升级,助力合规生产:标准为造纸化学品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质量控制指标,倒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选用低残留原料,推动食品接触材料行业向更安全、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第三方检测服务:专业赋能企业合规升级
作为深耕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领域的第三方机构,我们已升级检测能力,可依据T/CNFIA 247-2025标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
- 全品类覆盖:针对干强剂、施胶剂、絮凝剂等各类造纸化学品,提供定制化检测方案。
- 检测:配备液相色谱仪(带紫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超声波发生器等先进设备,严格遵循标准流程,确保检测结果可靠。
- 合规服务:结合标准要求为企业提供检测报告解读、质量风险评估及合规建议,助力企业快速满足标准要求,规避市场风险。
热搜关键词:食品接触材料检测、丙烯酰胺检测标准、造纸化学品安全检测、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包装安全新规、T/CNFIA 247-2025解读
有相关的检测需求,可以联系我们,获取专业检测服务,让产品合规更安心!
联系人:邹工
——————————————————————————————————————————————

相关资讯
团体标准 T/CNFIA 247-2025 的实施,也为纸类食品接触材料行业的产业链整合和优化提供了契机。在标准的规范下,造纸化学品生产企业、纸张制造企业、食品包装使用企业等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作将更加紧密,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例如,造纸化学品生产企业可以根据纸张制造企业的需求,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定制化产品,为纸张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纸张制造企业可以将自身的质量要求传递给上游的造纸化学品生产企业,推动上游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食品包装使用企业则可以通过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纸张产品,保障自身产品的质量安全。这种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紧密协作,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推动纸类食品接触材料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团体标准 T/CNFIA 247-2025 在技术验证阶段充分考虑了不同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差异,通过开展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确保标准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制定工作组组织了国内 20 余家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同一批次的造纸化学品样品进行丙烯酰胺含量检测,验证标准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显示,不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5%,表明该标准方法在不同实验室间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是检测能力中等的实验室,也能按照标准要求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这种充分的技术验证,确保了标准方法能够在行业内广泛推广应用,避免了因实验室检测能力差异导致标准无法有效执行的问题,为标准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团体标准 T/CNFIA 247-2025 的实施,也为食品接触材料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即 “问题导向、管控”。该标准针对纸类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酰胺这一具体安全隐患,制定了专项检测方法标准,实现了对特定风险物质的管控,避免了以往标准 “大而全” 但针对性不足的问题。这种 “问题导向、管控” 的标准化思路,可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行业的其他领域,例如,针对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塑化剂、金属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重金属等特定风险物质,可参考该标准的模式,制定专项检测和控制标准,形成 “一物质一标准、一风险一管控” 的标准化体系。这种体系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行业内的具体质量安全问题,提升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推动食品接触材料行业标准化工作向更高质量发展。